一、用“学习”创造效益——莱钢职工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楠[1](2018)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集政治性与经济性特征于一身,在党和国家事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群团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贴近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更是国有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群众路线发挥形式。因此,群团组织改革不仅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是推动国有企业群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群团工作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要朝向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如何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坚持党的领导统一结合起来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群团工作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国有企业全体职工群众的需求连接在一起,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探索国有企业群团工作的有效路径,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因此,本文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作为个案研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群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国有企业群团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经验方法,提出学习型组织视角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的路径选择。
李臻,王政,孙利斌,刘光庆,匙涛,孙健[2](2018)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莱钢模式”——关于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莱钢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合力推进,创新思路模式,工会助力职工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通过网上学习、全员阅读、技能实训、技能展示、岗位成长和持续激励六大平台,采取群众性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室、技术创新竞赛和创新成果交流展示等四项举措,创新维权服务,创建学习型企业,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提升、有发展,形成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莱钢模式"。
郭晶[3](2016)在《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推进学习型企业探索与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学习型企业的概念及特点,以陕钢集团为案例,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探讨了近年来企业发展中的革新工作及成果,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
王学德[4](2015)在《推动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文中研究指明莱钢始建于1970年,经过45年的建设发展,现成为集铁矿石采选、金融证券、机械制造、钢结构加工、建筑安装、运输物流、化工产品等多元产业统筹发展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目前,拥有14个子公司,参股11个改制单位。多年来,莱钢坚持"管理从基础抓起,基础从班组抓起",始终把班组建设作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勇于创新,推动班组建设日趋完善和
田克宁[5](2013)在《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文中提出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4周年,本期发表莱钢董事长、党委书记田克宁同志的文章,目的是想通过一个普通企业的发展变化颂扬祖国的繁荣富强,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正是由于我们有千千万万个莱钢这样的英雄企业,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屹立世界东方,长盛不衰,永放光辉。
莱钢集团公司[6](2013)在《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 为实现“强企梦”凝聚正能量》文中提出职工文化是企业长期实践的积淀,是一种底蕴,是一种氛围,是企业独特的、不容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山东莱钢集团公司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推动职工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让全体职工共享职工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为实现企业振兴、职工幸福的"强企梦"提供坚实的支撑。
山东钢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7](2013)在《熔铸学习型职工文化之魂——莱钢集团以学习型职工文化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莱钢集团形成了以"学习、超越、领先"为灵魂的职工文化,有效引领了职工的文化需求和工作理念,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莱钢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创新单位等荣誉称号。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莱钢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型组织理论。莱钢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经历了自发引进、总结推广、由点到面、全面深化四个阶段,与莱钢40余年的文化沉淀和经验积累成功融合,
李淑华[8](2013)在《建设职工文化 实现“强企梦”》文中指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山东莱钢集团形成了以"学习、超越、领先"为灵魂的职工文化,有效引领了职工的文化需求和工作理念,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创新单位等荣誉称号。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莱钢集团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型组织理论。自1999年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经历了自发引进、总结推广、由点到面、全面深化四个阶
李淑华[9](2013)在《企业文化回归管理的思考和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文化回归管理本质的意义众所周知,企业管理至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无论是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看,还是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看,企业文化在本质上都属于管理的范畴。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脱离管理实践,走入了"虚化"的误区。企业往往更多地关注精神层
王丽丽[10](2012)在《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建构与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组织面临者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保持稳步持续发展,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改变传统的组织模式,进行组织管理变革。学习型组织和教导型组织作为近年来组织管理变革中的两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其竞争能力突出,适应范围广泛,成为目前十分流行和具有推广价值的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探索研究以及自身的实习经验,对上述两种模式的建构过程及其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是目前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两种组织模式,也是当前中国组织形态变革的比较理想的选择模式。但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两者的建构条件也不尽相同。企业组织变革应该准确地认识自身内部要素素质与外部环境条件,对两种组织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本企业合适的组织模式。整篇文章共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重点介绍了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背景及目前研究状况,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企业组织模式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其中主要论述了组织管理的变革的三个部分:(1)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升级;(2)组织目的的变革和升级;(3)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和升级。第三、四章,分别对学习型组织和教导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概念、特征、创建步骤、典型案例以及评估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两种组织模式的建构过程和步骤,并创新性地建构了两种模式的评估模型。第五章,采用结构分析法,对两种组织模式的结构要素,诸如理论基础、概念、目标、建构重心及途径、对管理者和员工的要求水平、建构条件及现状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并得出比较结论: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作为21世纪新型的组织模式,其产生是科技进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信息化发展迅速以及人本观念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另外,相比之下,学习型组织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任何一种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任何组织及成员都应该不断学习,组织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而教导型组织的构建具有比较高的条件和要求,并不是所有组织都可以构建成为教导型组织。
二、用“学习”创造效益——莱钢职工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学习”创造效益——莱钢职工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学习型组织理论 |
2.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工具与方法 |
1.研究工具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
1.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演变 |
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界定 |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 |
(二)国有企业群团工作 |
1.群团工作的内涵与作用 |
2.群团工作的历史变化 |
(三)二者的结合点 三、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分析——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 |
(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现状 |
1.共青团组织工作情况 |
2.工会组织工作情况 |
(二)群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共青团组织主要问题 |
2.工会组织主要问题 |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
1.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能力 |
2.层级机构冗杂,组织机构运行不畅 |
3.主题活动空泛,脱离职工实际需求 |
4.方法工具落后,竞争创新意识不强 四、国内企业群团工作构建学习型组织经验 |
(一)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工会 |
1.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基础 |
2.以构建“两个组织学习体系”为支撑 |
3.以建立健全“三项组织学习机制”为保证 |
(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工会 |
1.加强各级组织领导 |
2.实现“四个结合” |
3.完善机制建设 |
(三)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1.科学认识,准确定位 |
2.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
3.持续学习,不断创新 |
4.完善机制,保障有力 |
(四)对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的借鉴和启示 |
1.整体设计,用系统方法管理变革 |
2.注重实效,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
3.大胆创新,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 |
4.区分情况,实现一般个别相结合 |
5.持续改进,将创建经常化制度化 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
(一)自我超越 |
(二)改善心智模式 |
(三)建立共同愿景 |
(四)团体学习 |
(五)系统思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
(2)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莱钢模式”——关于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主要成效 |
(一) 创新制度安排, 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有特色、有成效 |
1. 高度重视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 |
2. 高度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
3. 高度重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落实 |
(二) 创新六大平台,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提升、有发展 |
1. 网上学习平台 |
2. 全员阅读平台 |
3. 技能实训平台 |
4. 技能展示平台 |
5. 岗位成长平台 |
6. 持续激励平台 |
(三) 创新四项举措, 鼓励支持职工创新有抓手、有成果 |
1. 健全完善群众性创新机制 |
2. 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作用 |
3. 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竞赛 |
4. 搭建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平台 |
(四) 创新维权服务, 职工共享发展成果有渠道、有保障 |
1. 畅通民主管理网络化渠道 |
2. 搭建帮扶救助信息化平台 |
3. 提升心灵关爱专业化水平 |
4. 改进职工监督群众化方式 |
(五) 创新思路模式, 工会助力职工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 |
1. 用好“互联网+”, 创新职工服务新模式 |
2. 夯实基层建设, 创新班组建设新形式 |
3. 坚持以文化人, 创新职工文化新载体 |
二、莱钢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启示 |
(一)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合力推进,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 |
(二)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
(三) 坚持提升职工素质、夯实人才支撑,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
(四) 坚持顺应时代发展、打造网上平台,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
(五) 坚持加强班组、夯实基层,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
(六) 坚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
(七) 坚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 |
(3)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推进学习型企业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 |
二、学习型企业及其特点概述 |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成功案例分析 |
四、陕钢学习型企业创建的现状及问题 |
五、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议及对策 |
(一)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
(二)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 |
(三)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 |
(四)团体学习———激发群体智慧 |
(五)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 |
六、预期展望 |
(5)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艰苦奋斗, 百炼成“钢” |
二、依靠科技创新, 奉献钢铁精品 |
三、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环境经营 |
四、坚持改革调整,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五、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打造优美和谐家园 |
六、创建培育发展积淀优秀企业文化 |
七、展望未来, 莱钢明天更美好 |
(6)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 为实现“强企梦”凝聚正能量(论文提纲范文)
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 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 |
坚持文化引领, 融入生产经营实践, 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软实力” |
坚持以“文”化人, 搭建梦想舞台,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主动作为, 为职工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
实践中的思考和体会 |
(7)熔铸学习型职工文化之魂——莱钢集团以学习型职工文化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论文提纲范文)
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 |
坚持文化引领增强企业“软实力” |
以“文”化人搭建梦想舞台 |
主动作为提供发展保障 |
实践中的认知和体会 |
(8)建设职工文化 实现“强企梦”(论文提纲范文)
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 |
坚持文化引领 |
坚持以“文”化人 |
发挥自身优势 |
(10)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建构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
1.2.2 关于教导型组织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组织管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
2.1 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升级 |
2.2 组织目的的变革和升级 |
2.3 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和升级 |
2.4 改革从学习开始 |
第3章 学习型组织概述 |
3.1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
3.1.1 理论基础 |
3.1.2 形成过程 |
3.2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
3.2.1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
3.2.2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
3.3 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
3.4 学习型组织的建构案例—莱钢集团 |
3.5 学习型组织建构的评估 |
第4章 教导型组织概述 |
4.1 教导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形成过程 |
4.1.1 理论基础 |
4.1.2 教导型组织的形成过程 |
4.2 教导型组织的概念 |
4.2.1 教导的概念 |
4.2.2 教导型组织的概念 |
4.3 教导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
4.4 教导型组织的建构步骤 |
4.5 教导型组织的建构案例—联想集团 |
4.6 教导型组织建构的评估 |
第5章 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比较 |
5.1 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共同之处 |
5.2 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差异性 |
5.3 比较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用“学习”创造效益——莱钢职工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国有企业群团工作路径研究 ——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D]. 张楠. 郑州大学, 2018(12)
- [2]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莱钢模式”——关于莱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J]. 李臻,王政,孙利斌,刘光庆,匙涛,孙健. 山东工会论坛, 2018(02)
- [3]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推进学习型企业探索与研究[J]. 郭晶. 冶金管理, 2016(11)
- [4]推动班组建设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J]. 王学德. 中国职工教育, 2015(11)
- [5]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J]. 田克宁. 冶金财会, 2013(10)
- [6]建设学习型职工文化 为实现“强企梦”凝聚正能量[J]. 莱钢集团公司. 中国职工教育, 2013(19)
- [7]熔铸学习型职工文化之魂——莱钢集团以学习型职工文化凝聚企业发展正能量[J]. 山东钢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工会信息, 2013(18)
- [8]建设职工文化 实现“强企梦”[J]. 李淑华.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2013(09)
- [9]企业文化回归管理的思考和探索[J]. 李淑华. 冶金企业文化, 2013(04)
- [10]学习型组织与教导型组织的建构与比较研究[D]. 王丽丽. 山东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