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老年特异性IgE定性检测66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包春春[1](2021)在《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临床调查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探讨证候与性别、年龄、病程、伴随过敏性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特异性过敏原IgE(sIgE)及血清总IgE(TIgE)的相关性。为临床急性过敏性哮喘的辨证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性研究设计,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住院部2012年1月-2020年8月符合标准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例信息,填写《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辨证分型,并进行证候间各个因素的比较。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232名患者,男性88例,女性144例,男女比例为0.61:1;纳入人群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中位年龄四分位间距为55(43~65)岁;中位病程四分位间距为4(1~10)年。2.证候分布规律: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证候包括单一证候及复合证候,为便于统计学处理,将单一证候和复合证候按实证类证候归类,归类后外寒内饮证有患者20例(8.62%),痰浊阻肺证21例(9.05%),风痰阻肺证125例(53.88%),痰热壅肺证66(28.45%)。实证类中合并虚证患者62例。其中,合并肺气虚证21例(33.87%);合并肺脾气虚证23例(37.10%),合并肺肾气虚证12例(19.35%),合并肺肾阳虚证6例(9.68%)。实证类中兼并血瘀证患者50例。其中,外寒内饮兼血瘀证患者5例(10%);痰浊阻肺兼血瘀证5例(10%);风痰阻肺兼血瘀证24例(48%),痰热壅肺兼血瘀证16例(32%)。3.各证候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卡方检验,性别在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参数检验,各证候在年龄、病程的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证候与伴随过敏性疾病比较:本研究伴随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71例,无伴随任何过敏性疾病患者161例。经卡方检验,是否伴随过敏性疾病在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证候的疾病严重程度比较:本研究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患者75例,中度87例,重度34例,危重36例。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发现,疾病严重程度在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证候的TIgE水平比较:本研究除去无具体TIgE数值患者,共统计200例患者进行证候间TIgE水平比较。经统计,TIgE中位水平四分位间距为285.35(110.45~512.60)IU/ml。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发现,TIgE水平在各证候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外寒内饮证及风痰阻肺证差异明显。7.各证候的过敏原IgE类型比较:本研究吸入性过敏原IgE例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尘螨、蟑螂、矮豚草/蒿/葎草/普通豚草、柳梧榆栎杨树、屋尘、猫毛皮屑、狗毛皮屑、霉菌组合、桑树、苋。食入性过敏原IgE例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蟹、海鱼组合、虾、鸡蛋黄清、花生、黄豆、牛奶、牛肉、羊肉、淡水鱼、腰果、小麦。吸入性过敏原IgE患者136例,食入性过敏原IgE 24例,混合性过敏原IgE 72例。经卡方检验,此三类过敏原在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sIgE等级、TIgE等级、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本研究sIgE等级患者Ⅰ级89例,Ⅱ级46例,Ⅲ级40例,Ⅳ级26例,Ⅴ级27例,Ⅵ级4例;TIgE Ⅰ级患者46例,Ⅱ级31例,Ⅲ级69例,Ⅳ级26例,Ⅴ级28例。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sIgE等级、TIgE等级与疾病严重程度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s=0.18;rs=0.24;P<0.05),sIgE等级与TIgE等级也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s=0.24;P<0.05)。结论:1.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证候分布以风痰阻肺证、痰热阻肺证为主,且这两种证候更多兼并血瘀证;合并的虚证以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多见。提示在临床辨证治疗中,要重视对风痰、痰热的辨证治疗,重视补益肺脾之气,并注意活血化瘀。2.本研究吸入性过敏原IgE以尘螨、蟑螂、矮豚草/蒿/葎草/普通豚草多见;食入性过敏原IgE以蟹、海鱼组合、虾、鸡蛋黄清多见。过敏原IgE类型以吸入性为主。sIgE等级、TIgE等级与疾病严重程度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sIgE等级、TIgE等级的升高,疾病严重程度可加重。本研究提示了避免接触过敏原对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及减轻临床症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性。
徐菁[2](2021)在《细胞因子在胰岛素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文中提出胰岛素过敏是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伴随问题,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后,胰岛素过敏临床患病率大幅下降,但与之相对的诊治越发困难。目前国内及国际针对该病更多围绕着其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尚缺乏对其病因的探究。本研究旨在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的胰岛素过敏患者诊治方案,及对该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初步讨论。方法:1收集既往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符合胰岛素过敏诊断的患者病历资料,在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后,对纳入研究的87例患者就其相关病历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案进行总结与分析;2对具有胰岛素皮内试验阳性结果且过敏分类为Ⅰ型超敏反应的患者,收集其血样并就病历资料与对照组(长期使用胰岛素但未出现过敏反应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匹配,后对双方细胞因子进行组学分析。结果:1临床纳入病历资料87例(男性3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为53.5±11.9岁,1型糖尿病患者占比为6.9%;50例患者有过对其他物质过敏经历,其中18例对青霉素过敏,在HIA脱敏治疗过程中,CSⅡ缓解率略高于传统脱敏。2实验组人数24例(男性10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性别、年龄及糖尿病类型上相匹配,对测得细胞因子 IL-2、IL-4、IL-5,IL-6、IL-10、IL-12p70、IL-21、IL-17A、IL-22、IFN-γ、GM-CSF、CCL20/MIP3a、IL-9、IL-15、IL-17E/IL-25、IL-1β、IL-23、IL-27、IL-31、IL-33、TNF-α、TNF-β 及 IL-4/IFN-γ 及 IL-17A/IL-10的比值进行t检验,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性。结论:1胰岛素过敏是一种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常用脱敏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部分患者在脱敏治疗后仍不能耐受皮下胰岛素注射,但用CSⅡ给药可维持胰岛素治疗。2与长期使用胰岛素但未出现过敏反应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胰岛素过敏患者血清中 IL-4、GM-CSF、IL-4/IFN-γ 及 IL-17A/IL-10 的比值升高;IL-5、;IFN-γ、IL-12p70、IL-2、IL-21、IL-17A、IL-9、IL-15、IL-17E/IL-25、IL-1 β、IL-23、IL-27、IL-31 及 TNF-α 降低;两组间 IL-6、IL-22、IL-10、CCL20/MIP3a、IL-33 及TNF-β水平无差异。3血清中IL-4、IFN-γ、IL-21、IL-12、IL-27这5种细胞因子水平及IL-4/IFN-γ的比值在胰岛素过敏和非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识别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良好,检测其血清水平可能有助于胰岛素过敏的诊断。
王燕[3](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李梦瑶[4](2020)在《苔藓样药疹的临床、病理和皮肤镜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苔藓样药疹(lichenoid drug eruption,LDE)是一种少见的药疹。临床上皮损外观与扁平苔藓(lichenplanus,LP)相似,但发病前有用药史、病理表现有与LP不同的特征,而且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和医学干预后不复发,不像LP无明确病因学,因而慢性复发。目前尚无LDE皮肤镜学的临床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8例LDE的研究,描述本病临床、病理和皮肤镜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LDE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并签署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诊断LDE由两位皮肤科医生结合临床与病理学表现共同进行判断,剔除拒绝行病理学检查和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2.资料收集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表现、病理表现、皮肤镜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对每位患者的皮损分别留取临床和皮肤镜照片。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当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达。定性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N,%)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肉眼与皮肤镜观察皮损特征出现的频数是否有差异,以P<0.05为标准确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8例LDE160个符合条件皮损。其临床、病理及皮肤镜学特征总结特点如下:(1)8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1:1;(2)就诊年龄 26~69[50(38,63.25)]岁;(3)病程0.43~17[2(1,5.25)]月;(4)其中6例患者既往服用药物明确,潜伏期为1~60[3.50(1,18)]月,另外2例有用药史,但所用药物不详;(5)致敏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甲磺酸伊马替尼、左甲状腺素钠、尼莫地平及中药黄芪;(6)临床表现:160个LDE皮损均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扁平丘疹、斑丘疹,多呈圆形/类圆形,8.13%的皮损可见Wickham纹,52.50%皮损可见均质状的色素沉着,54.38%皮损伴有鳞屑,大多呈散在分布,所有皮损均未见血管改变;(7)病理学检查: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和灶性中断,淋巴细胞移入表皮,角化不良,基底层空泡变性,基底层下可见胶质小体,真皮浅层上部可见淋巴组织细胞为主伴一些噬黑素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带状浸润,真皮中深层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组织细胞为主伴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浸润中偶见浆细胞;(8)皮肤镜学检查:粉红色或紫红色背景下,50.00%的皮损可见Wickham纹,71.25%可见不同形态的色素沉着,47.50%可见点或球状、线状血管,59.38%皮损可见散在、领圈状分布的白色鳞屑;(9)皮肤镜与肉眼下观察到Wickham纹、色素沉着、血管、红色背景和白色鳞屑出现频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8例患者给予治疗后皮损均消退并遗留色素沉着,均6月随访时未见复发。结论1.LDE临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扁平丘疹,多呈圆形/类圆形,可见Wickham纹、色素沉着及鳞屑。2.病理学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和灶性中断,角化不良,淋巴细胞移入表皮,基底层空泡变性,真皮浅层及中深层可见淋巴组织细胞为主伴些许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浸润,偶见浆细胞。3.皮肤镜学表现主要包括Wickham纹、色素沉着、血管、鳞屑及不同色调的红色背景。
汪逍逍[5](2020)在《单中心1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由于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发生恶变,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导致体内多器官或组织受损的血液恶性肿瘤。MM好发于中老年人,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逐年增加。MM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患者预后差异明显,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探索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效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初发MM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一般情况和细胞遗传学改变,以及分析影响MM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提高MM临床诊断率和预后评估及治疗方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37例初发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描述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各项临床指标及细胞遗传学改变对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1)137例MM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62例,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1。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发病年龄高峰为60-69岁。MM分型中以IgG型最为常见,约占46.7%;2)实验室检查发现约有77.4%的M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中度贫血发生率最高,约为41.6%;本研究中多数MM患者肾功能正常,仅有13.9%出现肾功能不全;MM患者血钙大多正常,仅有19%的患者出现高钙血症,但出现骨质破坏的较多,约为73%;大多数患者诊断不及时,根据D-S分期和ISS分期,分别有78.1%和51.1%的MM患者确诊时即处于III期。2.细胞遗传学分析:1)染色体核型分析: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多数显示正常核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36.8%;2)FISH检查:接受FISH检查的患者绝大多数出现不同情况的异常,其总异常检出率为79.4%;大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针对1q+、13q-、17p-、IGH重排这四种常见的异常遗传学改变,同时出现1种异常者占33.1%,2种异常22.1%,3种异常19.1%,4种异常1.5%;3)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13q-异常检出率为8.5%,FISH检测13q-异常检出率为46.3%;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1q+异常检出率为1.7%,FISH检测1q+异常检出率为50%。3.预后因素分析:1)单因素预后分析:年龄、ISS分期、血红蛋白、肌酐、白蛋白、LDH、血β2-MG、血钙、治疗方式、1q+、13q-、17p-、IGH重排、染色体核型检出异常、染色体检出大于3个染色体异常及染色体易位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2)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年龄≥65岁、血钙>2.65mmol/L、传统用药治疗方式、染色体检出大于3个染色体异常为影响M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且相对危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血钙、年龄、治疗方式、大于3个染色体异常。结论1、一般临床资料显示,MM患者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以IgG型最为常见。多数MM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骨质破坏,仅有少数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和高钙血症,MM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临床工作中应对贫血,骨质破坏,肾功能受损和高钙血症的中老年患者提高警惕,避免误诊和漏诊。2、MM患者分期结果显示,多数MM患者确诊时即处于Ⅲ期。3、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较低,约为36.8%,FISH检查的异常检出率较高,约为79.4%,表明FISH 比传统染色体检查更敏感可靠。4.对MM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年龄≥65岁、血钙>2.65 mmol/L、传统用药治疗方式、染色体检出大于3个染色体异常为MM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且血钙>2.65 mmol/L的相对危险度最高。
李万涛[6](2020)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对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学、炎症、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一个有效、安全、规范、全程的中医序贯治疗方案,及高级别中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抽号分组,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综合组,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综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分级、分期加用中医序贯疗法干预,客观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免疫学、炎症、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最后将收集的试验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试验共纳入110例患者,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5例,试验过程中中西医组脱落5例,4例因未坚持用药予剔除,1例因咽痛及声音嘶哑退出;西医组脱落5例,5例均因未坚持用药予剔除,最终剩余100例,每组50例。2.基线情况:西医组女性35人,男性15人,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73岁。中西医组女性34人,男性16人,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65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ACT评分: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2周,中西医组ACT评分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A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治疗后12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4周>治疗前。4.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AQLQ):组间比较,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对刺激原反应、自身健康信心4个维度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前后4个维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况维度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评分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中西医组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西医组心理状况治疗的前后差值大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指标前后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内前后及组间比较FEV1、FVC、FEV1/FVC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FEV1、FVC、FEV1/FVC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学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内前后及组间比较外周血Th17比例差异均有意义(P<0.05),Treg细胞比例,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西医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值大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炎症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gE、TNF-α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内前后及组间比较血清TNF-α水平差异均有意义(P<0.05),血清IgE水平,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西医组血清TNF-α水平前后差值大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E水平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不良反应发生: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例不良事件,其中中西医组1例、西医组1例,不良事件均为患者使用吸入剂后出现声音嘶哑和口腔粘膜白斑不适,经加强漱口和吸入剂技治疗后,一周随访,患者症状缓解。结论:1.中医序贯疗法可有效减轻哮喘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存质量;2.中医序贯疗法可降低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3.中医序贯疗法可降低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4.中医序贯疗法能否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情况、降低血清IgE表达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总体言之,应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可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降低血清TNF-α水平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个月的药物干预,发现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的优越性,为将来进一步开展相关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
赵婷婷[7](2020)在《云南地区手部湿疹临床特点及润肤剂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手部湿疹(HE)是由多种病因共同导致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极大困扰了患者工作及生活,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统计云南省HE好发人群,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本地区手部湿疹常见的过敏原,并观察润肤剂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治疗HE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科门诊诊断为HE的123例云南本地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信息,记录HE影响因素、症状、过敏性疾病史,手部湿疹的防治措施、诊疗满意度、疾病负担及HE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进行HE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完善斑贴试验及EOS计数与总IgE检查等相关检查,对患者HE进行分型。再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使用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润肤剂,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HESCI评分及DLQI评分。[结果](1)123例HE患者男性59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是44.97±12.65岁,以农民及建筑工人居多,15例有过敏史;约1/3患者病程>3年,1/2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半年,好发季节为夏季;HE误诊率高(占39.02%),最常见误诊为手癣(占15.45%);HE好发部位为手掌及手指,内源性角化性HE最常见类型,其次为混合型HE、ICD,CU/PCD最少见的类型;(2)本地区HECSI评分集中在0-11分,症状以轻症居多(占86.99%);DLQI评分集中在2-10分(占62.60%),对生活质量影响以轻中度为主,女性DLQI评分高于男性,差异有意义;手部湿疹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以不适症状为主,其次为生活工作,约1/5患者选择更换或放弃职业;HECSI评分与DLQI评分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弱相关(rs=0.244);(3)本次研究斑贴试验阳性率为58.5%,男性阳性率低于女性,过敏原阳性种类一种占19.51%,二种占13.82%,三种占13.01%,四种及以上占12.20%;最常见的过敏原依次是氯化钴(15.45%),对苯二胺(13.01%),卡巴混合物(8.94%),硫酸镍(8.1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过敏物质略有差别,差异无意义;EOS计数与总IgE不存在相关性(r=0.188);EOS计数、总IgE在斑贴试验阳性结果差异无意义;(4)对照组有效率是62.30%,实验组有效率是79.0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HESCI评分及DLQI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指数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云南地区手部湿疹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农民及建筑工人居多;皮损以累及手掌居多,鳞屑为主要临床症状;内源性角化性HE最常见,CU/PCD最少见;HE以轻症患者居多,对生活质量影响主要为轻中度;HECSI评分与DLQI评分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弱相关;(2)本地区HE最常见的过敏原依次是氯化钴,对苯二胺,卡巴混合物,硫酸镍;(3)EOS计数与总IgE不存在相关性;EOS计数、总IgE在斑贴试验阳性结果差异无意义;(4)润肤剂+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对HE疗效明确,应重视润肤剂的使用。
马莹[8](2020)在《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淫羊藿苷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及气道上皮细胞中HDAC2及GR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治疗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雾化激发以及脂多糖滴鼻的方式建立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且药物干预与造模同时进行。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于雾化激发前1h给予淫羊藿苷灌胃(50mg/kg),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于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且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各药物干预组亦以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对各组小鼠进行对等灌胃和(或)腹腔注射干预,日1次。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IL-4、IL-13水平以及血清中IgE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HDAC2、G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2.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中Nrf-2基因,并以CSE诱导造模。将对数生长期的16HBE细胞分别给予2.5%、5%、10%浓度的CSE对其干预6h、12h、24h及48h,以明确CSE的最佳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将培养的16HBE及Nrf-2基因敲除16HBE分为以下5组:16HBE组、Nrf-2-/-16HBE组、Nrf-2-/-16HBE+CSE组、Nrf-2-/-16HBE+CSE+DEX组、Nrf-2-/-16HBE+CSE+ICA组。16HBE组及Nrf-2-/-16HBE组正常培养,其余3组均以最佳浓度的CSE进行诱导,而Nrf-2-/-16HBE+CSE+ICA组及Nrf-2-/-16HBE+CSE+DEX组在CSE诱导前,分别相应给予ICA及DEX培养基预处理1h。在培养结束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G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一般状态显示,模型组小鼠在激发开始后出现急躁多动、点头呼吸且频率增快、蜷缩等症状,而随着刺激的增加,亦可见其活跃程度减低,反应不灵敏,并伴有持续性的喘息,少数亦出现腹部挛缩、二便失禁等症状;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而在给药后期可见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上述症状缓解明显,并以喘息症状的缓解为着。2.小鼠肺组织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支气管结构基本正常,黏膜完整,未见增生、肥大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模型组小鼠管壁及肺泡间质等处见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管壁增厚破坏,管腔狭窄,气道上皮细胞增生紊乱,粘液分泌物增多;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上述病理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以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改善更为明显。3.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及血清中IgE因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IgE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SRA小鼠BALF中IL-4、IL-13及血清中IgE因子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4.肺组织中Nrf-2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药物干预组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着提升(P<0.05),其中淫羊藿苷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因子的表达明显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5.肺组织中HDAC2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淫羊藿苷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着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6.肺组织中GR表达水平显示,各组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淫羊藿苷组、地塞米松组及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淫羊藿苷联合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G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着优于淫羊藿苷组及地塞米松组(P<0.05)。7.不同浓度CSE对16HBE细胞干预6h时的细胞抑制程度较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当干预16HBE细胞12h、24h时,5%及10%浓度的CSE对16HBE细胞的抑制程度均较2.5%CSE组及空白组增加(P<0.05),当干预16HBE细胞48h时,各浓度组细胞的抑制程度进一步增加,各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以5%CSE刺激16HBE细胞24h为最佳干预条件。8.Nrf-2-/-16HBE中HDAC2表达水平显示,Nrf-2-/-16HBE组中HDAC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16HBE组相比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各干预组Nrf-2-/-16HBE细胞中HDAC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较Nrf-2-/-16HBE组及16HBE组显着下降(P<0.05),且各干预组组间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9.Nrf-2-/-16HBE中GR表达水平显示,Nrf-2-/-16HBE组中G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16HBE组相比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各干预组Nrf-2-/-16HBE细胞中G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Nrf-2-/-16HBE组及16HBE组显着下降(P<0.05),且各干预组组间相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1.淫羊藿苷能够改善SRA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减轻SRA模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且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显着。2.淫羊藿苷能够降低SRA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的表达水平,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显着,并可协同地塞米松有效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gE的表达水平。3.淫羊藿苷能够提升SRA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rf-2、HDAC2、GR的表达水平,但未能改善Nrf-2-/-16HBE中HDAC2、GR的表达水平,分子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4.淫羊藿苷能够恢复SRA模型小鼠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进而协同地塞米松对SRA模型小鼠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
刘丹丹[9](2019)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生物药,生物药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例已接近20%,并有逐步扩大之势。在生物药研发中,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已成为生物药中最重要的一大品类,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单克隆抗体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由于创新药物研发是一项风险高、耗费时间长、投入资金巨大的工程。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发展比较落后,各个制药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创新药研发风险估计不足,承担新药研究风险的能力弱。所以,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对我国制药企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特点,结合我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现状,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研究:①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包括:靶点的选取研究、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获取研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构建研究、细胞培养与工艺研究、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研究、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准确识别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包括3个目标层指标、19个因素层指标、83个指标层指标;细胞培养和工艺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6个因素层指标、58个指标层指标;制剂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5个因素层指标、21个指标层指标;动物试验研发阶段包括1个目标层指标、3个因素层指标、16个指标层指标。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和赋值,运用风险矩阵法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进行评价:靶点的选取研究风险RR值为2.74,是较高风险;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获取研究风险RR值为2.08,是一般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构建研究风险RR值为2.56,是较高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培养与工艺研究风险RR值为2.32,是一般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制剂研究风险RR值为2.63,是较高风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动物试验研究风险RR值为2.93,是较高风险。④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为降低企业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提升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水平提供多角度的参考依据。
谢思燕[10](2019)在《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和核酸定量检测在优化艾滋病一站式早期诊断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某医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就诊者HIV/AIDS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目的: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就诊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明确HIV防治重点人群,开展HIV诊断、主动检测重点人群、及早发现HIV感染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及部分门诊就诊者进行HIV抗体筛查,筛查有反应者进行复检和确证试验,并收集人口学、社会学、就诊科室、疾病诊断、检测年度等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HIV筛查有反应及确证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观察HIV抗体筛查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人口学、社会学、检测年度、住院或就诊科室、疾疾诊断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5至2018年共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502728人次,其中筛查有反应者1286人(0.26%),1159例患者自愿接受WB(western blotting,WB)确证试验,其确证试验结果为阳性1096例,HIV抗体阳性粗检出率约为0.22%(1096/502728);HIV抗体筛查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不同检测年度筛查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P=0.002);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中,男性、年龄在40-59岁人群筛查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0.36%(989/277092)、0.37%(504/136188);在住院或就诊科室中,感染性疾病科HIV筛查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25%(447/35684),其次是皮肤性病科、急诊科、呼吸科、消化科,分别为0.74%(291/39576)、0.48%(92/19248)、0.37%(146/39268)、0.37%(132/35812),产科和儿科的筛查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0.02%(16/95388)、0.01%(3/37380);确证阳性人群以男性、年龄在40-59岁,汉族、已婚、农民、小学及以下学历为主。结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IV抗体筛查检测应重点关注中老年男性人群,重点关注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科和皮肤性病科,对于急诊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科室有可疑症状的人群也应提供主动检测,从而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减少二代病例传播。第二部分核酸定量检测在优化艾滋病一站式早期诊断的研究目的:为了缩短HIV感染诊断的时间,及时发现窗口期/急性期感染病例,探索不同检测方法在HIV感染诊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核酸定量检测在HIV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补充试验检测方案,优化艾滋病一站式诊断流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至2018年各医疗机构送检的HIV抗体待确证样本的复检试验和WB(western blotting,WB)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对首次WB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和阴性的血清样本进行核酸定量检测,并对这部分受检者的最终感染状况进行追踪随访;3.比较复检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随访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4.分析WB带型特征与随访抗体转归的联系。结果:1.2218例HIV抗体待确证样本,经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复检后,均为阳性的样本有2024例,占91.25%,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7.04%(1964/2014),复检两种方法均为阴性或一阴一阳的样本,经WB确证后均为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2.2218例样本经WB确证为HIV抗体阳性1964例(88.55%),HIV抗体阴性131例(5.91%),HIV抗体不确定123例(5.55%),HIV抗体不确定例数逐年增加;3.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经核酸定量检测,64例结果大于检测限,占52.03%;HIV抗体阴性样本,经核酸定量检测,7例结果大于检测限,占5.34%;4.HIV抗体不确定样本,成功随访66例,随访率为53.66%,随访间隔中位数为38天,其中随访抗体阳转43例(65.15%),抗体阴性21例(31.82%),抗体不确定2例(3.03%);HIV抗体阴性样本中,成功随访21例,随访率为16.03%,随访间隔中位数为45天,其中随访抗体阳转6例(28.57%),抗体阴性14例(66.67%),抗体不确定1例(4.76%);5.在WB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与随访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636、0.492,P值均<0.00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随访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51,P<0.001),ROC曲线评估其诊断HI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6,与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随访确证阳性样本各类带型中,外膜蛋白(Env)类带型构成比最高,为71.43%,其中以gp160p24带型抗体阳转为主;核心蛋白(Gag)类带型和多聚酶类(Pol)类带型及WB阴性样本,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大于检测限,随访确证结果均为HIV抗体阳性;随访确证阴性样本各类带型中,核心蛋白(Gag)类带型构成比最高,为42.86%,其中以p24带型为主,其次是p17条带。结论:1.核酸定量检测与HIV最终感染状况的一致性较好,诊断HIV感染的准确性较高,诊断效能优于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2.针对首次WB结果不确定或阴性样本,可以用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试验以提高HIV感染诊断准确性,在随访复查前即对窗口期/急性期感染病例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优化艾滋病一站式诊断流程;3.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复检试验均为阳性的WB不确定和阴性样本,随访抗体阳转比例较高,可作为HIV检测报告的一个参考指标;4.WB条带特征能为HIV感染的诊断提供辅助信息,但对于WB不确定样本的不同带型仍需保持警惕。
二、中老年特异性IgE定性检测66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老年特异性IgE定性检测66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临床调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过敏性哮喘的中医学概述 |
1.1.1 病名认识 |
1.1.2 古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认识概述 |
1.1.3 现代医家对哮喘病机的认识 |
1.1.4 近年来中医学家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
1.2 过敏性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2.1 定义 |
1.2.2 流行病学调查 |
1.2.3 发病机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3 诊断标准 |
2.3.1 西医诊断标准 |
2.3.2 分级标准 |
2.3.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4 纳入标准 |
2.3.5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估算 |
2.5 调查方法 |
2.5.1 条目的筛选及拆分量化 |
2.5.2 调查表制定 |
2.5.3 专家咨询调研 |
2.5.4 预调查及形成调查表 |
2.5.5 质量控制 |
2.6 调查内容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过敏性哮喘患者一般资料 |
3.1.1 年龄与性别构成 |
3.2 疾病一般情况 |
3.2.1 病程构成 |
3.2.2 家族史及年幼起病病史 |
3.2.3 过敏原统计 |
3.3 证候间各因素比较分析 |
3.3.1 证候分布及构成比 |
3.3.2 各证候间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 |
3.3.3 各证候和伴随过敏疾病的比较 |
3.3.4 各证候的疾病严重程度比较 |
3.3.5 各证候的TIgE水平比较 |
3.3.6 各证候的过敏原IgE类型比较 |
3.3.7 疾病严重酿和slgE等级的相关性 |
3.3.8 疾病严重程度与TIgE等级的相关性 |
3.3.9 sIgE等级与TIgE等级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患者年龄及性别特点 |
4.2 疾病一般情况分析 |
4.3 证候及相关性分析 |
4.3.1 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
4.3.2 证候与伴随过敏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
4.3.3 证候与TIgE相关性分析 |
4.3.4 证候与过敏原IgE类型相关性分析 |
4.3.5 疾病严重程度、sIgE等级、TIgE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果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细胞因子在胰岛素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实验组 |
1.2 对照样本来源 |
2 血样标本采集及存储方式 |
3 实验过程 |
4 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胰岛素过敏与超敏反应相关细胞因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4)苔藓样药疹的临床、病理和皮肤镜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1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苔藓样药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单中心1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 随访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特征 |
2 预后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致谢 |
(6)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一、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的定义 |
二、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三、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机制 |
四、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的诊断 |
五、变应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的治疗 |
第二节 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中医病名 |
二、中医病因病机 |
三、中医辨证论治 |
四、其他治疗方法 |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样本量 |
三、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七、终止标准 |
八、伦理学要求 |
九、分组方法 |
十、治疗方案 |
十一、数据管理 |
十二、统计分析 |
十三、试验情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资料比较 |
二、哮喘方面评分比较 |
三、肺功能指标比较 |
四、免疫学指标比较 |
五、炎症指标比较 |
第三节 讨论 |
一、基线资料结果分析 |
二、哮喘评分表 |
三、哮喘评分表结果分析 |
四、肺功能指标 |
五、肺功能结果分析 |
六、炎症指标 |
七、炎症结果分析 |
八、免疫学指标 |
九、免疫指标结果分析 |
十、不良反应情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云南地区手部湿疹临床特点及润肤剂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部湿疹病因、分类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关于激素抵抗型哮喘的研究进展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哮证证型的研究进展 |
1.4 哮证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祖国医药对哮证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
2.现代医学对激素抵抗型哮喘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概述 |
2.2 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 |
2.3 激素抵抗型哮喘治疗进展的研究 |
3.Nrf-2/ARE信号通路与激素抵抗型哮喘 |
3.1 Nrf-2/ARE信号通路 |
3.2 Nrf-2/ARE信号通路与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关系 |
4.前期研究基础 |
实验研究 |
1.淫羊藿苷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1.4 结果 |
2.淫羊藿苷对CSE诱导的Nrf-2~(-/-)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2.4 结果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实验动物选择和动物模型评价 |
2.1 实验动物选择 |
2.2 动物模型评价 |
3.淫羊藿苷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的影响 |
3.1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一般情况及其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3.2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BALF中IL-4、IL-13 及血清中Ig E的影响 |
3.3 淫羊藿苷对SRA小鼠肺组织中Nrf-2 的影响 |
4 淫羊藿苷对HDAC2、GR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创新点说明 |
(9)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创新点 |
1.8 有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1.9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综述 |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 |
2.1.1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回顾 |
2.1.2 风险管理标准研究回顾 |
2.1.3 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研究回顾 |
2.2 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3 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3.1 国外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3.2 国内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4 生物制品药物研发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险管理方法设计 |
3.1 风险评估方法确定 |
3.2 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
3.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3.3.1 数据筛查和整理 |
3.3.2 统计分析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 |
4.1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概述 |
4.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流程 |
4.2.1 第一阶段: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 |
4.2.2 第二阶段:细胞培养与工艺研发阶段 |
4.2.3 第三阶段:制剂研发阶段 |
4.2.4 第四阶段:动物试验研发阶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株构建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
5.1 风险识别 |
5.2 风险分析 |
5.3 风险评价 |
5.4 风险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培养与工艺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
6.1 风险识别 |
6.2 风险分析 |
6.3 风险评价 |
6.4 风险控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制剂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
7.1 风险识别 |
7.2 风险分析 |
7.3 风险评价 |
7.4 风险控制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动物试验研发阶段风险管理 |
8.1 风险识别 |
8.2 风险分析 |
8.3 风险评价 |
8.4 风险控制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目录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附录11 |
附录12 |
附录13 |
附录14 |
附件 |
(10)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和核酸定量检测在优化艾滋病一站式早期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某医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就诊者HIV/AIDS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六、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核酸定量检测在优化艾滋病一站式早期诊断的研究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创新点及潜在应用价值 |
附录 |
综述 HIV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中老年特异性IgE定性检测66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临床调查性研究[D]. 包春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细胞因子在胰岛素过敏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D]. 徐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4]苔藓样药疹的临床、病理和皮肤镜学表现[D]. 李梦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5]单中心13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分析[D]. 汪逍逍. 苏州大学, 2020(02)
- [6]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李万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云南地区手部湿疹临床特点及润肤剂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疗效观察[D]. 赵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ARE信号通路对激素抵抗型哮喘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D]. 马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前研发风险管理研究[D]. 刘丹丹. 沈阳药科大学, 2019(02)
- [10]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和核酸定量检测在优化艾滋病一站式早期诊断的研究[D]. 谢思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