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

兵团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

一、兵团农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权小龙[1](2020)在《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和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文艺作品要对人民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通过作品弘扬主旋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还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考察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求兵团要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民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三大功能在新疆的进一步发挥和实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兵团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和目标要求。兵团职工是兵团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加强和提高对兵团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基于屯垦戍边生产生活土壤而创作出的军垦影视作品,为广大军垦战士、兵团职工捧献出精神食粮,既反映屯垦戍边生活,鼓舞人、教育人,又对兵团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影响。第一章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首先追溯兵团屯垦戍边是古西域屯垦的延续和发展,讲述部队进疆、组建兵团的屯戍生产生活;阐述屯垦戍边生活与军垦影视作品的关系,即屯戍生产生活是军垦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作品反映屯垦戍边生活并为屯垦戍边服务;紧接着进一步阐明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第二章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例。本章以反映兵团亦军亦农亦工亦牧的军垦影视代表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为范例,通过访谈军垦影视作品主创人员与兵团不同代际观看军垦影视作品的受众人员,分析作品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在爱国主义、屯戍教育、兵团军垦文化的认知认同和三观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第三章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成果,以作品作为论据材料,分析、论证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政治导向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对调研访谈中发现的影视育人、新职工屯戍意识强弱与队伍稳定以及宣传渠道较为单一与受众面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德育人为导向,以优秀作品教育人,鼓舞感化人,稳定职工队伍以及传播媒体的多样化来扩大受众面等解决对策。第四章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在前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怎么做好功能发挥以及实践路径的实现。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从对兵团认知导向、树立家国一体信念、坚定维稳戍边道路方面发挥功能,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政府加大对军垦影视优秀作品的扶持力度;树立正面典型人物形象,以实现榜样示范教育;鼓励创作、拍摄更多优秀作品;实现传播教育的多样化;将精品融入兵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育兵团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何星[2](2020)在《军垦文化变迁与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 ——从《军垦战歌》到《新军垦战歌》》文中研究指明从1949年部队凯歌进疆到1954年兵团成立至今,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军垦战士、兵团职工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取得了辉煌成就。本选题以1965年上映的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和2014年拍摄的六集电视纪录片《新军垦战歌》为切入点及时间节点,通过对两部纪录片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文化特征的梳理分析,基于屯垦戍边视角对军垦文化变迁进行总体研究。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对国内外与文化变迁相关的理论和实例研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本研究的创新点、选题研究的视角、方法、意义等内容。第一章兵团屯垦戍边与《军垦战歌》《新军垦战歌》。对军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军垦战歌》与《新军垦战歌》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文化特征作了概述,阐述了兵团屯垦戍边与边疆稳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证明了“屯垦兴、西域宁;屯垦废、西域乱”的历史经验在新中国的继承发展,说明了军垦文化在兵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第二章军垦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军垦战歌》《新军垦战歌》为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1949年部队凯歌进疆从战斗到生产“亦军亦农、亦军亦工、亦军亦牧”近70年来劳武结合的实践中军垦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阐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军垦文化以物质生产生活快速发展、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完善、精神文化生活与时俱进为主线的文化变迁历史进程。第三章军垦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结合两部纪录片以及军垦文化变迁的实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军垦文化变迁的内外因素、总体面貌、动力来源以及途径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内部原因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外部原因为以各项政策为代表的国家意志的引导;总体面貌为从生产生活及组织形式以“军”为基调转变为新时代军垦文化以“亦军亦民”为特征;动力来源为兵团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途径模式为内部不同文化相互传播、借用带来的文化创新。第四章军垦文化变迁的当代价值。阐述了军垦文化变迁对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的意义,包括在夯实物质基础、建构时代风采、弘扬兵团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的使命与目标:进一步发挥兵团“三大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张清清[3](2020)在《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兵团高校是在兵团屯垦事业发展的需求下诞生,因此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影响不可忽视。兵团精神一直贯穿于兵团高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使得兵团高校在新疆乃至全国得到广泛认可。兵团高校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形象塑造的过程。石河子大学是由四个院校历经波折于1996年合并而成的。它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奠基期、文革十年的挫折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期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屯垦戍边精神一直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特色。塔里木大学则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并在六十年的发展中凝练成了属于自己的“胡杨精神”,最终形成“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校庆是兵团高校形象展示与传播的一个最佳契机。高校校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凝练高校文化、传播高校理念、凝聚高校力量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校庆中的形象展示与传播。运用UIS理论分析兵团高校校庆中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可以看出视觉识别与视觉传播在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中是最直观有效的,其中高校标志、高校标准色、高校标准字三个视觉识别要素最具指导意义。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兵团高校形象传播中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更为鲜明突出。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发展还具有增强对外吸引力、增强师生凝聚力、提高高校建设发展力的重要作用。兵团高校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实现形象传播,其中,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兵团高校借助校庆成功地塑造和传播了自身形象,但在形象传播中仍然存在着传播技能不娴熟、缺乏与外界媒体的有效沟通、传播对象借位等不足。兵团高校应积极主动提高形象传播的媒介掌控能力、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建立畅通有效的传播渠道,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王雪[4](2019)在《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0年后,宽松的创作环境及活跃的文化氛围为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画家在创作中摆脱了固有的思维,创作出了优秀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作品,无论在主题表现、人物造型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论文主要对1980年以来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进行较系统与深入的研究,以此来弥补美术界对这一题材美术创作中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对新疆现当代美术研究具有理论建构的价值与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文对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该题材艺术创作的背景,重点对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述。1980年以来的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的发展低迷期;1990年代的创作活跃期;新世纪以来的持续发展期。第二部分,论述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从主题表现、人物造型、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主题表现方面,画家们以弘扬兵团精神为主题,塑造了突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乐观积极”兵团精神的兵团人形象;在人物造型上,受西方写实造型观念和中国画“意象性”造型的影响,人物造型偏向具象性和意象性;在情感表达上,画家们通过“兵团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画面“场景”的设计,表达出对兵团人的赞颂、感激、敬佩之情。第三部分,论述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朱文[5](2017)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代治疆的经验教训,洞察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充分估计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六十多年来,兵团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职责,铸剑为犁,垦荒屯田,创造了人进沙退、戈壁变绿洲、荒野变花园的人间奇迹,开创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同时,兵团在解放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和扞卫祖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业已成为稳疆建疆兴疆、安边固疆的战略核心力量。兵团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兵团文化。兵团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特殊的使命下、特殊的组织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是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兵团的具体体现,更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和思想灵魂。而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体现的是兵团文化的先进性,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兵团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挖掘兵团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载体资源、方法资源和环境资源;有利于开发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时代价值,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塑造人们优秀品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兵团屯垦戍边综合能力,加快兵团、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以历史为起点,研究兵团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阐述两者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关系。承接上述内容,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种类、特征、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现实出发,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研究,形成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整的研究体系,建构系统化的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内容,引导人们全面、深入的认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加快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德铸造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为兵团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和道德保障。通过以上内容的呈现,系统地分析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本文研究存在以下创新点: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首先,合理界定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其次,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着眼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考察、研究兵团文化,突破了以往仅局限于从历史、文化、兵团自身建设等视域对兵团文化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梳理和分析,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兵团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疆、兵团的具体体现,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深入挖掘。二是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它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导。

王蕾[6](2017)在《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兵团城镇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发展到今时今日,兵团的双重使命更加凸显,即“屯城戍边”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兵团城镇在屯城、戍边、维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兵团城镇化的模式与路径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和仿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而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以自身的特征为前提,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与兵团特殊的历史使命以及兵团城镇的特殊功能相适应的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兵团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化发展为契机,建立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路线,分析符合兵团现实情况的选择依据,探索如何在兵团城镇化众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中做出合理适当的选择,同时,详细分析和论述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利约束条件及发展动力机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推进兵团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构建适应兵团实际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主要对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与路径选择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兵团自身的特殊性,兵团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兼具国际和国内的双重使命,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的双重职能,农业发展和工业进步的双轮驱动,市场与计划的双重机制,资源丰富与生态脆弱的双重环境。兵团的城镇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使命推动的初创阶段(1950-1966年)、政策抑制的停滞阶段(1967-1981年)、改革推进的复苏阶段(1982-2005年)和政策助力与内涵发展的飞进阶段(2006年至今)四个阶段,2010年以后,兵团城镇化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人口转移对兵团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弱化,社会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兵团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着增强,兵团经济发展成为兵团城镇化的最主要动力。(2)在特殊自然和社会条件下,缺乏群众参与的决策机制造成现有兵团城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足,而进一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基础设施的后续供给,阻碍了兵团城镇化进程。团场同时具有经济主体地位和行政主体地位,这种双重主体地位限制了城镇化资源规模,成为兵团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兵团体制中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选择性,兵团内部组织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封闭性。受兵团这种特殊体制的影响,进行城镇化发展研究要先解决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利益冲突。(3)兵团城镇化的模式与路径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和仿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兵团特殊的职能性质是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特殊的维稳戍边历史使命仍然是兵团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兵团发展的有机体系。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要发展兵团城镇化,就要从“兵团屯垦戍边”的使命出发,根本上解决特殊体制中团场职工的非农转移问题,同时加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城镇化发展中水资源及地缘条件等制约条件。(4)目前,兵团城镇的初步发展格局为“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社区”,本文对兵团城镇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职能不同,将兵团城镇归类为一般职能城镇和特殊职能城镇,针对兵团不同职能的城镇,拟定了措施保障,构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兵团特色城镇职能体系。可为完善兵团特色城镇职能建设,加快兵团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5)兵团模式有着特殊特征与深刻内涵,“师市合一”模式、“兵地共建”模式、“一团一镇”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经验和教训,拓展性地指出这三种模式在兵团新时期的内涵与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兵团城镇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因此,对兵团城镇化的研究应该积极而审慎的处理,正确选择兵团特殊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从狭义的城镇化路径的含义出发,分析推动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所采用的具体的战略措施及方法,从空间布局、功能布局、规模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等具体方面,提出实现及推进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和进程的具体措施和安排。本着差异化的战略,以兵团62团为实证进行规范分析,根据兵团62团的基本情况,分析62团的城镇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以兵团62团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提出适合该团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及路径选择,希望为兵团其他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孙丽娟[7](2017)在《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承担着屯垦戍边的职责,兵团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对维护新疆地区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阶段,兵团如何发挥“稳定器、示范区、大熔炉”作用,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对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期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研究来为新疆的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指导和奠定实践基础。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在论述我国古代西域屯垦思想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兵团屯垦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如何全面推进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的梳理、本文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理论渊源及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西域屯垦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理论以及阐释新时期习近平提出新时期发挥兵团“稳定器、示范区、大熔炉”作用的具体涵义;第三部分主要针对习近平的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的具体实践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包括兵团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屯垦戍边思想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的综合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兵团落实习近平的屯垦戍边思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兵团更好地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践证明兵团的历史贡献应当铭记,兵团的特殊作用不可替代,在新的发展时期兵团的作用只能增强,不能减弱。

陈贵红[8](2017)在《农工素质变化对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农业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导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两大主线。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在人才决定发展的21世纪,农工素质的高低是农业生产效率能否持续稳步提高的关键。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趋紧,人口增速减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年轻化、知识化人口更多由相对落后地区转移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导致农工老龄化、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更新较为困难、农业生产“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缺乏后劲等非可持续性农业发展问题突出,人才兴农、科技兴农是推动兵团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必由之路。文章应用丹尼森理论对八师三个团场的农工素质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团场农工素质有增长,但增长很缓慢。为测度农工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基于灵活的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用工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即农业生产的用工投入增加1%,可以促进团场农业生产亩产值增加0.2093个百分点。(2)农工智力素质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农工智力素质每增加1%,将促进生产效率水平增长0.1069%,农工智力素质增长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带动作用显着。(3)农业生产效率随着农工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而增长。但是,相对于农工的智力素质而言,农工的身体健康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较小,约为智力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的1/2。因此,提高团场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兵团职工生产素质;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提升兵团职工健康素质;弘扬兵团屯垦精神,提升职工文化道德素质;加大农业后备人才涵养,培育现代职业农民。通过提高农工素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团场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杨晴[9](2016)在《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河子农机装备制造产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形成初级阶段的石河子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群。石河子农机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起到推动作用,对于释放农村劳动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河子农机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大部分企业体量小,产品单一雷同,缺乏具有影响力、能带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行业内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产品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机产业链条短,关联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制约了石河子农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农机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开展了为期较长时间对石河子农机产业的发展历史、企业规模、产业集群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石河子市农机产业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了发展石河子农机产业的建议。鉴于石河子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提升石河子地区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水平,现需要对已有的农机企业进行兼并整合,加快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伐,缩小与先进地区在工艺和装备上的差距,提高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根据对石河子地区发展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的分析,农业机械产业正面临大发展的大好时机,石河子在农业装备制造业上已具备了大发展的多项优势,因此通过科学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石河子农机产业的产、学、研一体的体系,把石河子建设成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基地。基地建成后,石河子农业装备制造业将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农机行业领域的中高端农机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该市农业装备产业无论在制造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和研发方面都处于领头羊地位;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行业集中度处于高水平状态,关键性行业具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产业规模在西部也占有一定比重,真正把石河子打造成为西部现代化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

张智鹏[10](2015)在《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业,提高了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它和传统农业和旅游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农业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可以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使农业更加高效,又为旅游业发展领域有了一个选择。它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能将城市资金引导到农村进行投资和消费,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从改革开发到现今,石河子垦区积极响应中央、兵团政策,采取多方式解决团场发展问题,实施职工承包土地政策,鼓励团场招商引资,推进团场城镇化进程,团场改制等等,团场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获得极大进步,这些使团场连队职工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垦区农业在近年遇到了发展瓶颈,团场农牧职工就业问题和持续增收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成为垦区急需解决的重点。观光农业为垦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途径。垦区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实现,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极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拓宽石河子垦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在于其社会和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团场农牧职工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加快团场城镇化进程,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城市与团场的和谐发展。本文介绍了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典型观光农业点—桃园生态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分析了桃园生态旅游区的游客特征,釆用SWOT模型分析了影响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外部环境有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政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等机遇及区域间市场竞争激烈、生态环境恶化等威胁;内部能力具有大农业休闲旅游优势、适宜休闲的人口结构、良好的消费市场基础、具体特色的军垦文化、西部旅游集团成为旅游业龙头企业等优势及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开发深度不够、经营模式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未形成规模、人才培养不足等劣势。然后针对SWOT模型分析结论为垦区观光农业发展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垦区观光农业发展应将石河子市区及整个石河子周边团场作为一个整体,科学合理的对观光农业开发的地域进行布局,做到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开发。将143团、北泉镇、152团、150团作为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重点发展区。做到发展资源种类不同、适应人群不同、项目方向不同、发展重点各异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观光农业,同时加强区域间项目的协作,串联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和景点,精心谋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做到点、线、面结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最后从政策引导、总体规划、加强基础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营销宣传、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二、兵团农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兵团农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理论视角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视角
        (二)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重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文化
        (一)兵团屯垦戍边是古西域屯垦的延续和发展
        (二)部队凯歌进疆与“三个队”的作用
        (三)组建兵团、扎根边疆建设与屯戍生产生活
    二、军垦影视作品的基础与功用
        (一)兵团屯垦戍边劳动生活是军垦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
        (二)军垦影视作品反映屯垦戍边劳动生活
        (三)军垦影视作品为屯垦戍边服务
    三、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兵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影视作品创作的素材
        (二)军垦影视作品反映兵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一致
        (四)军垦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契合
        (五)军垦影视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章 军垦影视作品与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例
    一、军垦影视代表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亦军亦农的军垦影视代表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亦军亦工的军垦影视代表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
        (三)亦军亦牧的军垦影视代表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军垦影视作品主创人员与兵团受众职工代表
        (一)访谈代表性主创人员
        (二)访谈兵团第一、二代受众代表
        (三)访谈兵团第三、四代受众代表
    三、受众职工代表谈军垦影视作品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和屯垦戍边教育
        (二)对兵团军垦文化的认知认同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第三章 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决
    一、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政治导向功能
        (二)文化传播功能
        (三)社会教育功能
    二、调研访谈中对存在主要问题的了解与分析
        (一)影视与德育的紧密结合、影视育人的问题
        (二)一些新职工不很明确自身职责,关系到队伍稳定的问题
        (三)军垦影视作品的宣传、传播渠道较单一,影响受众面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以德育人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成效
        (二)坚持以优秀作品教育人、感化人,稳定兵团职工队伍
        (三)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综合宣传、传播,扩大受众面
第四章 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军垦影视作品与兵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一)对象的同一性
        (二)目标的一致性
        (三)功能的互动性
    二、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一)对兵团认知导向功能的发挥
        (二)对兵团职工树立家国一体信念的功能发挥
        (三)对兵团职工坚定维稳戍边道路的功能发挥
    三、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政府加大对军垦影视优秀作品的支持力度
        (二)树立正面典型人物形象,对兵团职工进行榜样教育
        (三)大力挖掘兵团军垦故事,鼓励创作、拍摄更多优秀作品
        (四)作品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行传播教育的多样化
        (五)推进军垦影视精品融入兵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六)为兵团职工、青少年培育兵团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军垦文化变迁与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 ——从《军垦战歌》到《新军垦战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一章 兵团屯垦戍边与《军垦战歌》《新军垦战歌》
    一、军垦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一)军垦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
        (三)军垦文化概要
    二、《军垦战歌》《新军垦战歌》概述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文化特征
    三、屯垦戍边与边疆稳定发展
        (一)文化润边
        (二)文化戍边
        (三)文化强边
        (四)屯垦戍边在边疆稳定发展中的价值
第二章 军垦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一、兵团物质生产生活快速发展
        (一)亦军亦农生产方式的变迁
        (二)亦军亦工生产方式的变迁
        (三)亦军亦牧生产方式的变迁
        (四)食衣住行消费生活方式的变迁
    二、兵团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完善
        (一)兵团各级机关组织形式
        (二)团场经营管理体制
    三、兵团精神文化生活与时俱进
        (一)兵团职工群众观念文化吐故纳新
        (二)教育事业全面普及
        (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四)科技发展蒸蒸日上
第三章 军垦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
    一、军垦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
        (一)军垦文化变迁的历史分期
        (二)不同时期军垦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军垦文化变迁的总体面貌
    二、军垦文化变迁的历史原因
        (一)军垦文化内部推动因素
        (二)军垦文化外部环境因素
        (三)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
    三、军垦文化变迁的动力与途径
        (一)军垦文化变迁的动力来源
        (二)军垦文化变迁的途径模式
第四章 军垦文化变迁的当代价值
    一、军垦文化变迁在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一)军垦文化变迁为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二)军垦文化变迁对新时代传承、创新和展现兵团文化建构时代风采
        (三)军垦文化变迁对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具有启迪意义
    二、军垦文化变迁与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的使命与目标
        (一)不忘初心,进一步发挥兵团“三大功能”
        (二)兵地融合,促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三)开拓进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2章 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1 石河子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2 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3 兵团精神及其对兵团高校的影响
第3章 校庆活动与高校形象
    3.1 校庆仪式的文化意义
    3.2 校庆活动的UIS分析
    3.3 校庆活动的形象传播
第4章 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
    4.1 兵团精神与形象传播
    4.2 形象传播存在的不足
    4.3 多途径加强形象传播
    4.4 针对不足提出的对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1章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发展研究
    1.1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概念界定
        1.1.1 屯垦戍边的概念
        1.1.2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概念
    1.2 1980年以前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概述
    1.3 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1.4 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发展
第2章 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的艺术特征
    2.1 大力塑造具有兵团精神的人物形象
        2.1.1 塑造热爱祖国的兵团人形象
        2.1.2 塑造无私奉献的兵团人形象
        2.1.3 塑造艰苦奋斗的兵团人形象
        2.1.4 塑造开拓进取的兵团人形象
        2.1.5 塑造乐观积极的兵团人形象
    2.2 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人物造型
        2.2.1 人物造型偏向具象性
        2.2.2 人物造型偏向意象性
    2.3 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的情感表达
        2.3.1 借助“兵团人”形象表达情感
        2.3.2 依托画中“场景”表达情感
第3章 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的成就及影响
    3.1 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的成就
    3.2 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兵团
        2.1.2 兵团文化
        2.1.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1.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理论
        2.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2.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2.3 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依据
        2.3.1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2.3.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第3章 兵团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3.1 兵团文化形成的基础
        3.1.1 兵团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
        3.1.2 兵团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
        3.1.3 兵团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
    3.2 兵团文化的形态
        3.2.1 兵团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3.2.2 兵团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3.2.3 兵团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3.3 兵团文化的特点
        3.3.1 浓厚的军人情结
        3.3.2 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
        3.3.3 对党忠诚与对组织依赖
        3.3.4 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4章 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
    4.1 从目标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一致性
        4.1.1 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4.1.2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1.3 激励人们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4.2 从功能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相似性
        4.2.1 导向功能
        4.2.2 保证功能
        4.2.3 育人功能
        4.2.4 开发功能
    4.3 从内容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
        4.3.1 兵团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有益补充
        4.3.2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兵团文化的凝练与升华
第5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5.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
        5.1.1 政治情感资源
        5.1.2 人生价值资源
        5.1.3 道德精神资源
    5.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资源
        5.2.1 榜样示范的方法
        5.2.2 现身说教的方法
        5.2.3 实践教育的方法
        5.2.4 依靠群众的方法
        5.2.5 隐性教育的方法
    5.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
        5.3.1 兵团文化遗址
        5.3.2 兵团文化产品
        5.3.3 兵团文化活动
        5.3.4 兵团英雄模范人物
    5.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
        5.4.1 自然环境资源
        5.4.2 社会环境资源
第6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6.1 政治性
        6.1.1 诞生于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使命中
        6.1.2 见证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6.1.3 服务于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
    6.2. 民族性
        6.2.1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6.2.2 以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6.2.3 由多民族职工群众共同创造
    6.3 地域性
        6.3.1 表现在形成的环境上
        6.3.2 表现在兵团的文艺作品上
        6.3.3 表现在兵团的英雄模范人物上
    6.4 继承性
        6.4.1 对中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继承
        6.4.2 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继承
第7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分析
    7.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政治价值
        7.1.1 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
        7.1.2 事关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成败
    7.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经济价值
        7.2.1 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2.2 关系到兵团经济的二次腾飞
    7.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7.3.1 引领兵团文化发展
        7.3.2 丰富和发展新疆文化、中华文化
    7.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
        7.4.1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7.4.2 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
    7.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态价值
        7.5.1 帮助人们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7.5.2 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
        7.5.3 引导人们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第8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8.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8.1.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高校开发利用的现状
        8.1.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团场开发利用的现状
    8.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8.2.1 兵团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制约了开发利用的水平
        8.2.2 兵团文化在形成和分布上的特点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
        8.2.3 开发利用主体科学观的缺失造成开发利用缺乏深度
        8.2.4 政府“孤岛”现象影响了开发利用的广度
        8.2.5 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开发利用的致命短板
    8.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8.3.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8.3.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原则
        8.3.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8.3.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8.3.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全球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
        1.1.2 城镇化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趋势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市场调查法与系统分析法
        1.6.2 比较研究与归纳、演绎分析相结合
        1.6.3 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1.7 解决的关键问题
        1.7.1 透彻分析兵团城镇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1.7.2 特殊体制下,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如何合理设计
        1.7.3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及推进策略
    1.8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兵团城镇化
        2.1.3 城镇化发展模式
        2.1.4 城镇化路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2 城镇区位理论
        2.2.3 城镇布局理论
        2.2.4 协调发展理论
    2.3 相关文献述评
        2.3.1 关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的研究
        2.3.2 关于兵团城镇化的研究
        2.3.3 现有文献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兵团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3.1 兵团城镇化的特殊环境
        3.1.1 区位环境
        3.1.2 地理条件与水资源
        3.1.3 自然资源条件
        3.1.4 特殊体制与政策环境
        3.1.5 人文环境
    3.2 兵团城镇发展历程
        3.2.1 初创阶段——使命推动
        3.2.2 停滞阶段——政策抑制
        3.2.3 复苏阶段——改革推进
        3.2.4 飞进阶段——政策助力与内涵发展
    3.3 兵团城镇发展水平分析
        3.3.1 兵团城镇发展概况
        3.3.2 空间布局与规模体系
        3.3.3 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
        3.3.4 人口城镇化水平
        3.3.5 非农就业水平
        3.3.6 社会城镇化水平
    3.4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分析
        3.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的整理
        3.4.2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分析模型的构建
        3.4.3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兵团特殊体制对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4.1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弱化农工的城镇化选择权
        4.1.1 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问题
        4.1.2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限制城镇化中农工自发选择
    4.2 团场双重主体地位限制城镇化资源规模
        4.2.1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团场双重主体地位
        4.2.2 团场经济主体地位降低城镇建设资金规模
        4.2.3 团场行政主体地位残缺形成的城镇化障碍
    4.3 兵团集中体制影响下的师团城镇化行为
        4.3.1 兵团体制的科层化特征分析
        4.3.2 兵团“戍边”的任务导向,影响师团配置城镇建设资源
        4.3.3 兵团体制中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选择性
        4.3.4 兵团内部组织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封闭性
    4.4 兵团特色城镇化过程中团场权利边界分析
        4.4.1 企业边界理论
        4.4.2 兵团城镇化过程中师团权利边界的理论分析
    4.5 兵团特色城镇化过程中师团权力边界的逻辑分析
        4.5.1 城镇化初期的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
        4.5.2 城镇化中后期的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
        4.5.3 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的进一步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与约束条件分析
    5.1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现代化
        5.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5.1.2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受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5.2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
        5.2.1“屯垦使命”需要城镇提供必要服务
        5.2.2“戍边使命”需要城镇提供必要的保障功能
    5.3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新型工业化
        5.3.1 兵团新型工业化
        5.3.2 兵团新型工业化对兵团城镇发展的影响
    5.4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约束力——水资源限制
        5.4.1 水资源对新疆及兵团社会发展的作用
        5.4.2 水资源对兵团城镇化的约束作用
    5.5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约束力——地缘限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中城镇职能研究
    6.1 兵团城镇职能的内涵分析
        6.1.1 兵团城镇维稳职能的内涵分析
        6.1.2 兵团城镇戍边职能的内涵分析
        6.1.3 兵团城镇经济发展带动职能的内涵分析
    6.2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现状分析
        6.2.1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状态
        6.2.2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6.3 兵团城镇一般职能的发展思路
    6.4 兵团特殊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1 兵团“维稳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2 兵团“戍边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3 兵团“经济发展带动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特色城镇化模式研究
    7.1 兵团模式的特殊内涵与特点
        7.1.1 兵团模式的特殊内涵
        7.1.2 兵团模式的特点
    7.2“师市合一”模式
        7.2.1“师市合一”模式的内涵
        7.2.2“师市合一”模式的特点
        7.2.3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具体发展
        7.2.4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内涵拓展
        7.2.5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保障体系
    7.3“兵地共建”模式
        7.3.1“兵地共建”模式的内涵
        7.3.2“兵地共建”模式的特点
        7.3.3 新时期“兵地共建”模式的具体发展
    7.4“一团一镇”模式(团镇合一模式)
        7.4.1“团镇合一”模式的内涵
        7.4.2“一团一镇,团镇合一”模式的特点
        7.4.3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具体表现
        7.4.4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内涵拓展
        7.4.5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8.1 国外城镇化的路径
        8.1.1 美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2 英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3 德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4 以色列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2 国内城镇化的路径
        8.2.1 苏南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8.2.2 珠三角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8.2.3 旅游资源开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2.4 资源开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2.5 生态移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3 国外经验对兵团城镇化的启示
        8.3.1 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
        8.3.2 构建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8.3.3 城镇化政策应体现系统性
        8.3.4 兵团要“适度”引导
    8.4 国内经验对兵团城镇化的启示
        8.4.1 走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农产品特色型城镇建设
        8.4.2 走集群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资源型城镇建设
        8.4.3 走边贸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边贸型城镇建设
        8.4.4 走辐射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城镇带建设
        8.4.5 走旅游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飞地型旅游城镇建设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特色城镇化路径选择
    9.1 兵团特色城镇化空间布局的路径选择
        9.1.1 兵团特色城镇化空间布局目标
        9.1.2 兵团特色城镇化战略空间布局路径选择
    9.2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选择
        9.2.1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目标
        9.2.2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选择
    9.3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选择
        9.3.1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目标
        9.3.2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选择
    9.4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选择
        9.4.1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目标
        9.4.2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选择
    9.5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选择
        9.5.1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目标
        9.5.2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选择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兵团第四师62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选择
    10.1 兵团62团的基本情况
    10.2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
        10.2.1 62 团的城镇化发展的特性分析
        10.2.2 62 团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10.3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路径选择分析
        10.3.1 边境景观“旅游型”小城镇
        10.3.2 生态田园“宜居型”小城镇
        10.3.3 边境口岸“经济带动型”小城镇
        10.3.4 人口稳增“戍边型”小城镇
        10.3.5 民族融合“维稳型”小城镇
    10.4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保障
        10.4.1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10.4.2 发挥生态优势,改善投资环境
        10.4.3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1.1 创新兵团城镇管理体制
        11.1.1 探索行政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城镇化机制
        11.1.2 对“师市合一”的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
        11.1.3 成立兵地城镇发展协调机构
    11.2 加快兵团农业人口转移
        11.2.1 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
        11.2.2 推进团场土地流转改革
        11.2.3 加强兵团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11.3 加强兵团城镇对农区人口的聚集能力
        11.3.1 健全商品房建设体系,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11.3.2 建立健全自主专业扶植体系
    11.4 提升兵团城镇发展动力
        11.4.1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1.4.2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兵团支柱产业
        11.4.3 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11.4.4 加快推进口岸贸易的发展
    11.5 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11.6 加强兵团城镇特殊职能建设
    11.7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 简介
导师评阅表

(7)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概述
    一、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古代西域屯垦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理论发展历程
    二、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提出
    三、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内涵
        (一)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二)兵团成为凝聚各族人民群众的大熔炉
        (三)兵团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第二章 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的具体实践
    一、维护边疆安全,保持社会稳定
        (一)维稳戍边综合实力提升,扞卫了国家安全
        (二)筑起了安边固疆的屏障,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有效发挥经济示范作用,促进了兵团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兵团发展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形成独具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二)兵团发展以工业化建设为支撑,形成了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三)兵团发展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三、充分发挥文化示范作用,推进兵团社会文化进步
    四、巩固和发展了和谐的兵地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第三章 新时期兵团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兵团履行维稳戍边使命问题
        (一)兵团在防范打击“三股势力”存在的问题
        (二)兵团维稳戍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三)兵团自身维稳戍边机制问题
    二、兵团“三化”发展问题
        (一)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
        (二)兵团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
        (三)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
    三、兵团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第四章 兵团践行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的对策探究
    一、发挥兵团维稳戍边“稳定器”作用,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一)健全维稳戍边工作机制
        (二)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
        (三)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管理
    二、推进兵团“三化”建设,发挥经济示范功能
        (一)推进兵团新型城镇化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四、发挥兵团“大熔炉”作用,促进兵地融合发展与民族团结
        (一)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实现多民族融合发展
        (二)推动兵地社会资源互动共享,促进民族团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农工素质变化对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动态
        1.3.2 国内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动态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 不足
第二章 农工素质含义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劳动力
    2.2 农工素质
    2.3 理论基础
        2.3.1 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论
        2.3.2 丹尼森理论
        2.3.3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3.4 农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兵团农工素质的变化分析
    3.1 兵团发展状况
        3.1.1 兵团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1.2 兵团农工数量演变
    3.2 八师石河子总场、147 团和141团农工素质演变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农工素质变动状况
        3.2.3 团场劳动力资源的补充资源——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变化分析
    3.3 农工素质变化的特征分析
        3.3.1 农工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制约其专业技能的提高
        3.3.2 技能培训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3.3.3 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第四章 农工素质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农工素质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
        4.1.1 农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兵团农业生产效率
        4.1.2 团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农工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4.2 农工素质的测度
        4.2.1 农工素质变量选取
        4.2.2 丹尼森理论的应用
        4.2.3 农工素质的实证测评
    4.3 农工素质对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4.3.1 农业生产效率变量选取
        4.3.2 基于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SFA)模型
        4.3.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4.4 实证的基本结论
第五章 提高农工素质、提升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兵团职工生产素质
        5.1.1 加强对农工的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成效
        5.1.2 培训方式更加民主化、培训内容多样化
        5.1.3 提高培训师资人员遴选标准,提高培训质量
        5.1.4 推进继续教育工作
    5.2 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服务,提升兵团职工健康素质
        5.2.1 强化医疗资源配置,缩小医疗保障服务差距
        5.2.2 提高社会医疗保障人员待遇,提升农工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5.2.3 强化公益宣传,营造重视健康素质提高氛围
    5.3 弘扬兵团屯垦精神,提升职工文化道德素质
    5.4 加大农业后备人才涵养,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9)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产业发展研究
    2.1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产业发展的概况
        2.1.2 国外发达国家产业发展趋势
        2.1.3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产业面临的问题
    2.2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2.2.1 构建政策法规与经济环境支撑体系
        2.2.2 加大农机装备的研发力度
        2.2.3 大力发展本国的农机制造企业
        2.2.4 正确选择农机产业发展模式
第三章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3.1 新疆、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历程
        3.1.1 新疆农机产业发展历程及概况
        3.1.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历程
    3.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3.2.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3.2.2 石河子市农机企业聚集
        3.2.3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3.2.4 农机开发技术水平低,相关政策落后
        3.2.5 企业用地受限,影响企业发展
第四章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4.1 SWOT分析方法
    4.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分析
        4.2.1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发展的优势(S)
        4.2.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的劣势(W)
    4.3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
        4.3.1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的机会(O)
        4.3.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的威胁(T)
    4.4 构建SWOT矩阵
第五章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设计
    5.1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原则与指导思想
        5.1.1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原则
        5.1.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5.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
        5.2.1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战略定位
        5.2.2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战略目标
第六章 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保障
    6.1 规划、建设农机产业园,引导农机企业规模经营
    6.2 积极培育和吸引人才,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6.3 申请扶持资金,加快企业发展进度
    6.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进程
    6.5 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6.6 利用兵团组织化优势,加大企业产品推广力度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产业融合”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第三章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3.1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地理区位条件
        3.1.2 农业资源条件
        3.1.3 旅游条件
    3.2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3.3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3.3.1 生态型观光农业
        3.3.2 科技园区型观光农业
        3.3.3 渔业型观光农业
        3.3.4 牧业型观光农业
        3.3.5 农业经贸型观光农业
        3.3.6 民族文化型观光农业
        3.3.7 农家乐型观光农业
第四章 石河子桃源生态旅游区实地调研分析
    4.1 桃园旅游区开发现状
    4.2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
    4.3 人.特征分析
    4.4 出游行为分析
        4.4.1 出游目的
        4.4.2 出游方式
        4.4.3 交通方式
        4.4.4 了解桃源旅游区的途径
        4.4.5 游客一年内桃源旅游区的次数
    4.5 桃源景区游客家庭地址空间分布分析
    4.6 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到的意见建议
    4.7 调查结论
第五章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开发SWOT分析
    5.1 石河子垦区开发优势分析 (strength)分析
        5.1.1 农业资源丰富,大农业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5.1.2 适宜休闲的人.结构优势
        5.1.3 自然条件优越
        5.1.4 石河子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5.1.5 拥有独特的军垦文化
        5.1.6 成了西部旅游集团可带动旅游发展
    5.2 劣势(weakness)分析
        5.2.1 区域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5.2.2 观光农业点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
        5.2.3 农业观光点欠缺开发深度
        5.2.4 品牌知名度不高
        5.2.5 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
        5.2.6 观光农业产业分布分散
    5.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5.3.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
        5.3.2 观光农业已经引起师市的重视
        5.3.3 私家车的普及推动了城镇居民对观光农业的需求
        5.3.4 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5.4 挑战(threat)分析
        5.4.1 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强烈
        5.4.2 垦区生态环境恶化
    5.5 石河子垦区旅游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第六章 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开发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6.1 总体发展思路
    6.2 对策建议
        6.2.1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
        6.2.2 对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科学进行规划设计
        6.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6.2.4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2.5 创新营销理念,大力进行市场开拓。
        6.2.6 突出地域特色,提高旅游观光农业产品的质量
        6.2.7 整合资源,融入多种旅游类型
        6.2.8 注重游客的参与性
        6.2.9 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培训体系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兵团农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军垦影视作品对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D]. 权小龙.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2]军垦文化变迁与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 ——从《军垦战歌》到《新军垦战歌》[D]. 何星.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D]. 张清清.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4]1980年以来新疆兵团屯垦戍边题材人物画研究[D]. 王雪. 新疆艺术学院, 2019(09)
  • [5]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 朱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6]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7]习近平屯垦戍边思想在兵团的实践研究[D]. 孙丽娟. 石河子大学, 2017(11)
  • [8]农工素质变化对兵团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研究[D]. 陈贵红.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9]石河子市农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杨晴.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10]石河子垦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 张智鹏. 石河子大学, 2015(01)

标签:;  ;  ;  ;  

兵团作物育种工作座谈会在石河子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