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羊放养技术

春山羊放养技术

一、春季山羊放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21)在《青海省藏羊五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文中认为藏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皮毛、奶和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当地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在青海地区,藏羊通常为舍饲与半放养式结合的养殖模式,当天然草场可以为牲畜提供充足的牧草时,当地牧民会把牲畜赶到高山草场放牧,但因草场上的粪便通常未能及时集中处理,增加了藏羊之间肠道寄生原虫相互感染的机率。肠道寄生原虫可定殖于人类和多种动物的肠道中,被感染的动物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厌食、贫血、腹泻和渐进性消瘦,严重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不全和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青海省藏羊体内多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对预防和控制肠道寄生虫的感染具有重大意义。采用普通PCR及套式PCR技术,对青海省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共7个地区(以下分别简称为西宁、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和玉树)所采集的761份藏羊粪便样品中5种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5种原虫分别进行种群结构发育关系分析,结果如下:1.青海省藏羊Blastocystis的总感染率为10.12%(77/761),有4个地区(黄南、海西、玉树和海北)检出了阳性,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海西(62.75%),最低的为海北(2.36%),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在四个季节中,只在夏季和秋季检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1.13%和4.20%,不同季节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共检出3种Blastocystis亚型,分别为ST14(33/77)、ST10(15/77)和ST12(9/77),有20份阳性样品在与现存亚型比较后显示相似度在82%~90%之间,未能确定亚型。其中,ST14为青海藏羊感染Blasiocystis的优势亚型。2.青海省藏羊Cryptosporidium的总感染率为3.68%(28/761),有4个地区(西宁、海北、海南和黄南)检出了阳性,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海北(6.13%),最低的为黄南(2.80%),不同地区之间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的季节之间,夏季感染率最高(7.56%),秋季最低(1.53%),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共检出4个不同的虫种,分别是C.xiaoi(13/28)、C.ubiquitum(8/28)、C.bovis(6/28)和C.ryanae(1/28)。其中,C.xiaoi为青海藏羊感染Cryptosporidium的优势虫种。3.青海省藏羊G.duodenalis总感染率为1.58%(12/761),仅在西宁、海北及海南3个地区检出阳性,其中,西宁检出率最高(3.05%),海南检出率最低(1.61%),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四个季节中,感染率最高的为春季(4.92%),最低为冬季(0),不同季节之间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检出集聚体E(10/12)和集聚体A(2/12),其中,集聚体E为青海省藏羊感染G.duodenalis的优势基因型。4.青海省藏羊E.bieneusi的总感染率为6.44%(49/761),除果洛未检出阳性外,其他地区均检出有阳性,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西宁(13.41%),最低的为玉树(1.92%),不同地区间的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在四个季节均检测到E.bieneusi阳性,感染率在13.21%~0.96%之间,且不同季节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共检出5个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BEB6(21/46)、COS-Ⅰ(14/46)、CHS3(11/46)、CGS1(2/46)和PIG EBITS5(1/46)。其中,BEB6为青海藏羊感染E.bieneusi的优势亚型。5.青海省藏羊Entamoeba的总感染率为26.28%(200/761),7地区均检出有阳性,其中,果洛的感染率最高(58.82%),海南的最低(16.94%),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在四个季节均检测到Entamoeba阳性,其中夏季感染率最高(37.74%),冬季最低(10.58%),不同季节间藏羊Entamoeba的感染率差异极显着(P<0.01)。共检出4个不同的虫种,分别为E.bovis(135/200)、Entamoaba sp.MG107/BEL(54/200)、Entamoaba sp.RL1(6/200)和Entamoaba sp.RL2(5/200)。其中,E.bovis为青海省藏羊感染Entamoaba的优势虫种。综上所述,该研究阐明了青海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藏羊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内阿米巴原虫的种类和基因型(亚型)的分布,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罗培[2](2020)在《典型草原地区牧户放牧草场退化现状研究 ——以阿巴嘎旗阿拉腾陶高图嘎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一直是人地关系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控制草原退化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攻坚问题。内蒙古典型草原作为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而复杂多变。在政策驱动下草原管理利用方式从游牧逐渐变成目前的网围栏轮牧,导致草原几乎整体退化。研究区阿拉坦陶高图嘎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的那仁宝拉格苏木,是与蒙古国接壤的牧区特色突出的嘎查,草原是当地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对牧户草场退化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牧户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草原草场资源。本研究以阿拉坦陶高图嘎查内的四个牧户(牧户NR、牧户AL、牧户CG、牧户BL)和封育近十年的封育草场FB为研究对象,其中四个牧户间自然背景环境相一致,牧户现行条件下均采取定居两季轮牧方式放牧。近三年的统计结果了解到四个牧户的放牧强度已出现较明显差距,分别为:封育草场FB(0羊单位/hm2);牧户NR(0.84羊单位/hm2);牧户AL为1.74羊单位/hm2;牧户CG为1.46羊单位/hm2;牧户BL为1.01羊单位/hm2。本研究采取实地采样及牧户访谈调查法获取一手调研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类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研究区内四个牧户及一个封育草场的相关植被及土壤数据,通过CVOR模型计算出不同牧户放牧草场的健康程度,结合植物群落分类结果对牧户草场退化程度分级,最后在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基础上进行草场退化的原因分析。本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放牧方式对牧户放牧草场的退化具有重要影响。嘎查内牧户目前多采用定居轮牧的方式进行放牧,在网围栏的限制下,畜群在在限定区域采食。与传统游牧方式相比,定居放牧方式下畜群对草场的踩踏频度显着提升,草场易出现块状退化。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定居放牧后,嘎查内的NDVI值产生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牧户M.Gordon稳定性指数上来看,所调研牧户草场的稳定性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2)放牧强度对牧户放牧草场的退化具有推动作用。所调研的牧户中近三年的放牧强度依次为,封育草场FB<牧户NR<牧户CG<牧户BL<牧户AL。处于较低放牧强度的封育草场FB和牧户NR在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稳定性指数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上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余三个牧户的相关指标数据相较于前两者而言均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主成分分析(PCA)、无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的植物分类结果也显示不同牧户间的植物群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其中封育草场FB草群以大针茅+羊草+糙隐子草为主,牧户NR和牧户AL草群主要种为克氏针茅+灰绿藜+细叶葱,牧户CG为多根葱+寸苔草,牧户BL主要种为多根葱+寸苔草+银灰旋花。CVOR评价的牧户草场健康程度与放牧强度大致对应,依次为牧户BL(警戒)<牧户CG(亚健康)<牧户AL(亚健康)<封育草场FB(健康)<牧户NR(健康),结合牧户草场植物能群落分类结果来看,牧户草场退化程度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轻度退化(牧户NR和封育草场FB)、中度退化(牧户AL)和重度退化(牧户BL和牧户CG)。整体来看,本研究中除牧户BL因常年过载放牧导致草场植被和土壤退化均较为严重外,牧户草场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植物群落逆向演替上,土壤的退化程度较轻,因此针对部分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场实行短期封育利用草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以改善草场退化状态,同时部分重度退化草场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生物措施提高草场的自愈能力。此外,多年封育草场FB的整体评价未能与牧户NR放牧草场拉开较大差距说明封育只能作为草场退化治理的一个短期类措施,要做到牧区内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神学慧,李叶芳,王琳,杨伟华[3](2020)在《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2004-2019年,每年春、秋季米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1检)对在镇江市丹徒区有螺环境放养的山羊进行血吸虫感染病原学检查,分析感染率与感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共检测山羊粪样21 836份,查出血吸虫阳性粪样86份,平均阳性率为0.39%;其中2004年阳性率最高(1.25%),2013年后降为0。血吸虫感染阳性山羊分布在江滩型和水网型环境,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6,P<0.05);不同月龄组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8,P <0.05),其中以10~和15~月龄组山羊感染率较高,分别为0.51%和0.44%;秋季和春季山羊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4%和0.27%(χ2=9.597,P<0.05);血吸虫感染度为"+++"和"++++"的山羊占76.74%。结论虽然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的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应将山羊作为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重点防控,以巩固防治成果。

任鹏[4](2019)在《试析山羊的养殖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世界上畜牧养殖业大国的中国,山羊的养殖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据着不可获取的地位。随着养殖行业的日益发展,再加上我国居民对肉制品消费比较多,而且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另一方面山羊养殖的周期相对较长,如果在山羊养殖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就会对山羊养殖业的获利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就山羊的养殖进行各方面的简要分析,旨在更好的了解山羊的生长特性和山羊的养殖技术,降低山羊的养殖管理费用,提高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拉动山羊养殖的经济发展。

匡思印[5](2019)在《四川省某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调查县黑山羊养殖主要集中在A、B、C、D和E五镇(区域位置见图2-1)。养殖方式以放养和半放养,养殖规模以母羊20100头为主。分别于2015年5月份、8月份、11月份和次年2月份,在上述五镇开展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掌握其流行病学规律,为该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养殖规模按年出栏商品羊≤50头、51100头、101150头、151200头、≥200头分为五种规模,每个规模选取5户,每户按黑山羊年龄分为2月龄以下、212月龄、12月龄以上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抽5个粪样。采取羊直肠粪样或羊只排出的新鲜粪便,标记信息,分别装入采样袋内,置于4℃冰箱保存待检。粪便虫卵检查法得到如下结果:(1)该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序为:肝片吸虫感染率为40.17%、类圆线虫感染率为39.80%、捻转血矛虫感染率为34.69%、马歇尔线虫感染率为17.49%、夏伯特线虫感染率为8.50%、毛首线虫感染率为9.49%、、球虫感染率为4.32%、仰口线虫感染率为3.73%、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3.40%。其中优势虫种包括:肝片吸虫、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春季主要感染肝片吸虫、类圆线虫、马歇尔线虫;夏季、秋季主要感染肝片吸虫、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冬季主要感染肝片吸虫、类圆线虫;夏季、秋季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于春季;冬季除肝片吸虫、类圆线虫感染率比较高外,其他寄生虫感染率都比较低,甚至有些乡镇未检测出某些寄生虫。肝片吸虫、仰口线虫、前后盘吸虫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高,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夏伯特线虫、毛首线虫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降低,球虫和马歇尔线虫各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2)按照年龄段划分,2月龄以下羊、212月龄羊、12月龄以上羊体内寄生虫阳性感染率,A镇分别为68.46%、47.68%、35.83%,B镇分别为75.33%、54.16%、40.65%,C镇分别为70.22%、51.10%、39.99%,D镇分别为70.77%、50.23%、38.12%,E镇分别为73.21%、52.54%、40.83。五个镇黑山羊体内寄生虫阳性感染率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同乡镇同季节不同年龄之间2月龄以下感染头数要多于其余两个年龄阶段羊,同季节同年龄之间不同乡镇之间感染情况差异不大,同年龄同乡镇之间夏季、秋季感染头数还多于春季和冬季。(3)各乡镇羊寄生虫混合感染严重。五镇羊平均混合感染率为56.2%。五镇羊混合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B镇61.2%、E镇58.5%、D镇57.7%、C镇56.5%、A镇47.1%;四个季度羊平均混合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秋季74.9%、夏季63.9%、春季60.0%、冬季26.1%,其中B镇、C镇羊春季混合感染率高于夏季,E镇羊夏季混合感染率高于秋季,B镇秋季混合感染率最高为78.9%;混合感染率随羊年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B镇2月龄以下羊只混合感染率最高为82.6%;五种规模养殖场羊平均混合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 68.1%、c 67.8%、b 50.5%、a 48.1%、e46.6%,其中B镇、C镇、D镇d种规模养殖场混合感染率低于c种规模养殖场,E镇d种规模养殖场羊混合感染率最高为75.7%。结论:该县不同规模的黑山羊养殖场各个年龄阶段的羊都有不同程度感染体内寄生虫,呈现感染率高、感染种类多、混合感染严重、全年感染,且随年龄的增加羊体内寄生虫感染率降低,年出栏商品羊200头以下规模养殖场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杨卫书[6](2018)在《“失序”的村寨与“富饶”的贫困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W寨的个案为例》文中认为社会“失序”与经济贫困关系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映射与极端表现形式。本研究是基于人类学视角下的村寨“失序”与“富饶”的贫困研究。论文以文化持有者为陈述主体,在描述系列社区“失序”事件的基础上,揭示“失序”事件背后文化成因,呈现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的特殊历史形成过程,探究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内在关联机制。本研究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W村寨为田野点,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社区系列“失序”描述而展开,呈现当代土家村寨文化冲突与调适,揭示土家族村寨特殊历史建构过程与生计变迁。通过村寨特殊历史过程与生计变迁的描述,反思强制性社会制度变迁及“二元”经济发展理念与实践,给文化生态共同体带来的冲击,及其对村寨社区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从当下社区“失序”事件入手,揭示现代“二元”经济结构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社区内乡民生计变迁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与调适。研究通过用水风波、路桥阻工事件、油茶林砍伐与营建风波、山羊养殖业的兴衰、集体茶山的兴衰等共时态“失序”事件的描述,呈现社区内外各类利益主体长期动态博弈过程,揭示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并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加以阐释。研究通过历时态社区历史建构过程,呈现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的动态形成过程,揭示社区“失序”与“富饶”贫困内在关联机制。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社区发展者参与到当下“二元”经济体系结构与发展实践中,应重视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区秩序的影响,重新审视经济制度与行为和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慎重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与经济“脱嵌”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经济学研究传统,重新回归到经济行为嵌入地方社会关系网络的真实实践中,重视文化生态共同体内部互动制衡关系,重构文化潜网的内在联结机制,增加社区内外关联性度与社区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资本、生态资本、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实现秩序化社区形成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摆脱村寨“失序”与“富饶”贫困的乱象。

耿彦飞[7](2018)在《独龙牛(Bos frontalis)野生饲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因地制宜,发掘野生饲用植物新资源,构建农林复合系统,促进畜牧业发展,对边疆山地民族的生计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滇西北独龙族聚居乡——独龙江乡为研究地点,以具有丰富传统知识的独龙族为信息报告人,以半野生全年放养的独龙牛为研究对象,通过民族植物学研究独龙族对野生饲用植物的传统利用与独龙牛的传统管理,结合生态模型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分析,探讨三个科学问题:(1)自然生境下独龙牛的食性是什么?(2)自然生境下独龙牛的瘤胃微生态有什么特点?(3)从独龙族和独龙牛两个视角探讨独龙江地区是否存在优质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生境下的独龙牛食性民族植物学方法共编目独龙江地区独龙牛野生饲用植物142种,分属于54科117属,其中禾本科、蔷薇科和荨麻科中的饲用植物物种数量最多,分别为16、14、11种;在58户独龙族信息报告人中提到频率较高的野生饲用植物有长齿蔗茅Erianthus longisetosus(47)、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37)、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31)、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28)、芦竹Arundo donax(27)、疏晶楼梯草Elatostema hookerianum(24)等。DNA宏条形码方法研究独龙牛四季粪便和瘤胃液样品发现:(1)独龙牛粪便和瘤胃液中植物共约有88科174属294种,民族植物学访谈中发现的植物多数均在独龙牛样品中发现;(2)独龙牛粪便中植物的组成与结构有显着的季节差异(P<0.05)。独龙牛在秋季食物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5.13),生态位宽度最大(0.23),桦木科植物比重最大(26%);春、冬季独龙牛粪便中均是蔷薇科植物比重最大,分别为65%和51%;夏季禾本科植物比重最大(29%)。独龙牛是广食性森林反刍动物,食性受当地植被分布与植被季节性变化影响。2.自然生境下独龙牛的瘤胃微生态自然生境下的独龙牛瘤胃细菌分属13门和131属。独龙牛瘤胃细菌在门和属级别的优势菌群分别是厚壁菌门和丁酸弧菌属。独龙牛在夏季瘤胃细菌群落最丰富(Shannon指数=8.12)。独龙牛瘤胃细菌群落结构与其食物组成显着相关(P<0.05):Mantel分析表明,独龙牛的瘤胃群落结构与粪便中的藤黄科和蔷薇科植物比例显着相关(P值分别为0.032、0.002)。3.野生饲用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对独龙族信息报告人提到最多的21种野生饲用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发现:(1)高粗蛋白饲料(CP>16%of DM)有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绢毛蓼Polygonum molle、莼兰绣球Hydrangea longipes、水麻D.orientalis、绢毛悬钩子Rubus lineatus等植物;(2)较易降解饲料(>50%of DM)有疏晶楼梯草E.hookerianum、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云雾薹草Carex nubigena、白花柳叶箬Isachne albens、车前Plantago asiatica、金荞麦F.dibotrys等植物;(3)传统知识与饲料常规营养价值显着正相关(R2=0.28,P<0.05)。4.农林复合系统基于农林复合系统的独龙牛养殖新模型采用半舍饲(11月次年3月)半放牧(410月)的养殖模式,结合了农林复合系统里两种经营模式即林牧复合经营和庭院复合经营。圈养期每日提供每头独龙牛约12.5 kg饲料(干物质)。放养期间,放牧区域根据牧场的植被恢复情况定期更换。基于农林复合系统的独龙牛养殖新模式具多重机遇和挑战,在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社区有推广实施的可能性。本研究旨为野生饲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构建山区农林复合系统、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李绪阳[8](2017)在《伊宁市水村游牧业的四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杨廷瑞提出的游牧业四要素(人、畜、草、游)切入,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伊宁市水村游牧业的变化,在草畜矛盾突出、草原退化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第一章“人”探讨游牧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变化,由生产合作、文化、行政三合一的阿吾勒,变为承担生产合作和部分文化功能的较稳定的群组,再变以生产合作为主、文化功能较弱的松散的群组,合作生产是其核心功能。第二章“畜”以绵羊为主线描述水村畜群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结构,牲畜结构受到社会发展、政策和市场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第三章“草”勾勒出水村四季放牧场、打草场的空间分布,探析了其划分规律和利用方式,还讨论了草场管理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游牧业的影响。第四章“游”描述了水村游牧业转场的时空安排和过程,指出其不同时期的变化,并发现水村牧民的游动性有所降低。最后研究指出,水村游牧业的四要素在实施草畜双承包制度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制度改革和市场进入是引发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认为目前水村的游牧业出现了草场资源不可持续的趋势。

伊德日克[9](2016)在《债务桎梏:蒙旗之殇 ——以清代杭锦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清朝二百多年统治时期,对外藩蒙古采取了区别于内地农耕地区的“因俗而治”、“分而治之”为宗旨的盟旗制度,并实施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封禁隔离”政策和以喇嘛教柔顺蒙古的宗教政策以及晚清的“移民实边”等政策。在其影响下,外藩蒙古的社会、经济以及宗教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回顾清朝统治时期的蒙古历史,乾隆二十二(1757)年征服准噶尔之后,外藩蒙古地区可以认为进入“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理应外藩蒙古各盟旗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各旗台吉阿剌巴图人口增多生活越过越富裕才是。然而,令世人不解的是清代外藩蒙古盟旗的台吉阿剌巴图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经济状况一直低迷不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欠债还债的恶性循环中艰难度日。这一魔咒般的奇怪经济现象以及给蒙旗带来的生存之殇,在现保存的有关清代鄂尔多斯杭锦旗的历史档案资料里,所记载的札萨克衙门以及阿剌巴图属民的日常经济生活现象中,显现了其真实的历史缘由和曲折复杂的形成过程。本文在查阅杭锦旗档案资料以及相关其他盟旗档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清代伊克昭盟杭锦旗债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和研究清代盟旗制度下的外藩蒙古札萨克旗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形成的历史过程、原因及其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在全面查阅清代杭锦旗档案中的有关该旗经济运行方面的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析出人口、债务、收支(租税)、喇嘛教、军事(战争)、牲畜、商业以及开垦等内容加以剖析,最后以债务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后果的逻辑关联进行归纳论述。本文分六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由论文选题和研究范围、国内外研究状况、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及创新和突破点、主要史料介绍等内容构成;第一章是杭锦旗设置及经济生活:主要有杭锦札萨克旗的设置历史过程、人口统计以及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生活情况;第二章是杭锦旗债务及其性质分析:统计分析债务规模并从债款用途等方面探讨债务的性质,即“债务桎梏”的形成过程及其性质分析;第三章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从债务人和债权人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研究杭锦旗债务中的每个角色及其所起的作用;第四章是债务经济的社会后果:对债务所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总结性的论述;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的结语。

甘剑伟,曾繁明,谢东红[10](2015)在《“一线职工”致富路——黄冕林场桉树林下养羊试点见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季,黄冕林场波寨分场六轮林站5林班。在一片用铁线网围起的桉树林里,传来了小羊断断续续呼叫声。一只母羊在茂盛的草灌中产下了一只小羊羔。戴眼镜的"羊倌"谢永华,用棉布包裹小羊羔下山。谢永华,40岁,黄冕林场"一线"职工。2015年春季,他在六轮林站用铁丝网围了400亩桉树林,养殖了122只山羊,包括2只种羊和120只母羊。冬季,母羊陆续生育,到11月底,新增了小羊羔20只。

二、春季山羊放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季山羊放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省藏羊五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几种主要肠道原虫的研究进展
        1.1 芽囊原虫
        1.1.1 芽囊原虫的概述
        1.1.2 芽囊原虫的基因型
        1.1.3 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
        1.1.4 芽囊原虫的检测方法
        1.2 隐孢子虫
        1.2.1 隐孢子虫的概述
        1.2.2 隐孢子虫的虫种/基因型
        1.2.3 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
        1.2.4 隐孢子虫的检测方法
        1.3 十二指肠贾第虫
        1.3.1 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概述
        1.3.2 十二指肠贾第虫的集聚体/基因型
        1.3.3 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
        1.3.4 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检测方法
        1.4 毕氏肠微孢子虫
        1.4.1 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概述
        1.4.2 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基因型
        1.4.3 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
        1.4.4 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检测方法
        1.5 内阿米巴原虫
        1.5.1 内阿米巴原虫的概述
        1.5.2 内阿米巴原虫的虫种
        1.5.3 内阿米巴原虫的感染情况
        1.5.4 内阿米巴原虫的检测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藏羊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
        2.1 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溶液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粪便基因组DNA提取
        2.2.2 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扩增
        2.2.3 PCR扩增结果检测及序列测定
        2.2.4 序列校正与比对
        2.2.5 统计学分析
        2.2.6 种系发育分析
        2.3 结果
        2.3.1 芽囊原虫SSU rRNA位点PCR扩增结果
        2.3.2 藏羊芽囊原虫的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2.3.3 藏羊芽囊原虫的种群结构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藏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
        3.1 材料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试剂
        3.1.3 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粪便基因组DNA提取
        3.2.2 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扩增
        3.2.3 PCR扩增结果检测及序列测定
        3.2.4 序列校正与比对
        3.2.5 统计学分析
        3.2.6 种系发育分析
        3.3 结果
        3.3.1 隐孢子虫18S rRNA位点PCR扩增结果
        3.3.2 藏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3.3.3 藏羊隐孢子虫的种群结构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藏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
        4.1 材料
        4.1.1 样品来源
        4.1.2 主要试剂
        4.1.3 溶液配制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2 方法
        4.2.1 粪便基因组DNA提取
        4.2.2 十二指肠贾第虫TPI基因扩增
        4.2.3 PCR扩增结果检测及序列测定
        4.2.4 序列校正与比对
        4.2.5 统计学分析
        4.2.6 种系发育分析
        4.3 结果
        4.3.1 十二指肠贾第虫TPI位点PCR扩增结果
        4.3.2 藏羊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4.3.3 藏羊十二指肠贾第虫的种群结构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藏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
        5.1 材料
        5.1.1 样品来源
        5.1.2 主要试剂
        5.1.3 溶液配制
        5.1.4 主要仪器设备
        5.2 方法
        5.2.1 粪便基因组DNA提取
        5.2.2 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扩增
        5.2.3 PCR扩增结果检测及序列测定
        5.2.4 序列校正与比对
        5.2.5 统计学分析
        5.2.6 种系发育分析
        5.3 结果
        5.3.1 毕氏肠微孢子虫ITS位点PCR扩增结果
        5.3.2 藏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5.3.3 藏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种群结构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藏羊内阿米巴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
        6.1 材料
        6.1.1 样品来源
        6.1.2 主要试剂
        6.1.3 溶液配制
        6.1.4 主要仪器设备
        6.2 方法
        6.2.1 粪便基因组DNA提取
        6.2.2 内阿米巴原虫18S rRNA基因扩增
        6.2.3 PCR扩增结果检测及序列测定
        6.2.4 序列校正与比对
        6.2.5 统计学分析
        6.2.6 种系发育分析
        6.2.7 藏羊肠道原虫总感染情况及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6.3 结果
        6.3.1 内阿米巴原虫18S rRNA位点PCR扩增结果
        6.3.2 藏羊内阿米巴原虫的感染率及分布情况
        6.3.3 藏羊内阿米巴原虫的种群结构分析
        6.3.4 藏羊肠道原虫感染情况
        6.3.5 藏羊肠道原虫混合感染情况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典型草原地区牧户放牧草场退化现状研究 ——以阿巴嘎旗阿拉腾陶高图嘎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草地、草原及草场概念辨析
        1.3.2 草地退化的定义
    1.4 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人地关系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草地退化评价指标
        1.5.2 草地退化程度的划分
        1.5.3 草地退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1.5.4 草地退化影响因素
        1.5.5 研究现状评述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环境
        2.1.3 放牧方式变迁历史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3 阿巴嘎旗北部牧户放牧草场退化现状分析
    3.1 不同牧户放牧草场植物群落演替现状分析
        3.1.1 牧户放牧草场物种组成及其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1.2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1.3 植物群落M.Gordon稳定性指数分析
    3.2 不同牧户放牧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现状分析
        3.2.1 土壤物理性质
        3.2.2 土壤化学性质
        3.2.3 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现状分析
    3.3 牧户放牧草场退化程度评价
        3.3.1 牧户草场植物群落分类
        3.3.2 牧户草场退化指标体系构建
    3.4 小结
4 基于人地关系的牧户草场退化现状原因分析
    4.1 牧户放牧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4.2 牧户草场利用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
        4.2.1 自然封育对草场退化的影响
        4.2.2 人为因素对草场退化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
    附录1 阿巴嘎旗北部调研牧户草场植物样方总表
    附录2 植物样方采集样表
    附录3 研究团队野外采样工作纪实
    附录4 学位攻读期间学术论文发表、课题参与及奖项获取情况.
致谢

(4)试析山羊的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羊养殖的现状分析
2 山羊高效养殖的技术分析
    2.1 优质山羊品种的选择
    2.2 山羊的饲养方式
    2.3 山羊的疾病防控措施
3 结语

(5)四川省某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调研县的自然地理及养殖概况
        1.1.1 自然地理概况
        1.1.2 黑山羊养殖现状
    1.2 我国山羊体内寄生虫流行概况
        1.2.1 川渝地区山羊体内寄生虫流行情况
        1.2.2 其他地区山羊体内寄生虫流行情况
    1.3 羊体内寄生虫病诊断方法
        1.3.1 临床诊断
        1.3.2 实验室检查
    1.4 调研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被调查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时间
    2.3 调查方法
        2.3.1 器材及试剂
        2.3.2 粪样采集
        2.3.3 粪样虫卵检查
        2.3.4 结果判定标准
    2.4 调查设计
        2.4.1 养殖现状调查
        2.4.2 全县各乡镇养羊场布局调查
        2.4.3 按养殖规模采样
        2.4.4 按山羊年龄采样
        2.4.5 按季度采样
    2.5 调查结果及分析
        2.5.1 调研县黑山羊养殖现状
        2.5.2 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
        2.5.3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失序”的村寨与“富饶”的贫困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W寨的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的述评与意义
    第三节 文化的属性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问题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主要观点与创新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田野调查过程
    第二节 田野点概况
    第三节 文化与生态
    第四节 国家级贫困县下的贫困村
第三章 村寨纠纷:社区失序之一
    第一节 村寨内用水风波
    第二节 村际用水风波
    第三节 路桥阻工事件
第四章 村寨产业兴衰:社区失序之二
    第一节 油茶林砍伐与营建风波
    第二节 山羊养殖业的兴衰
    第三节 集体茶山的兴衰
第五章 W村失序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传统生计与村社共同体
    第二节 改土归流与弱质社区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节 刚性秩序与村寨失序
第六章 失序事件的影响分析与经济损失评估
    第一节 村寨失序事件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村寨失序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
    第三节 理论假设回应与总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田野调查资料

(7)独龙牛(Bos frontalis)野生饲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野生饲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2 研究民族与地区概况
        1.1.3 野生动物的食性研究方法
        1.1.4 应用民族植物学与农林复合系统
    1.2 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独龙牛食性研究的民族植物学方法
    2.2 独龙牛食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 样品采集的方法与步骤
        2.2.2 粪便和瘤胃液中植物DNA条形码方法
        2.2.3 瘤胃微生物发酵指标测定的方法
        2.2.4 瘤胃细菌群落研究的方法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野生饲用植物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
        2.3.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3.2 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的测定
        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农林复合系统构建的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独龙牛野生饲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3.1.1 独龙牛野生饲用植物的多样性
        3.1.2 野生饲用植物的利用现状与特点
        3.1.3 独龙牛的养殖现状与特点
    3.2 独龙牛食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结果
        3.2.1 独龙牛食物组成与结构
        3.2.2 独龙牛的瘤胃发酵功能
        3.2.3 瘤胃细菌群落结构与特征
        3.2.4 独龙牛食物组成与瘤胃细菌群落的关系
    3.3 野生饲用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
        3.3.1 野生饲用植物的常规营养成分
        3.3.2 野生饲用植物的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
    3.4 农林复合系统的构建初探索
        3.4.1 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和独龙牛放牧特点
        3.4.2 独龙江地区季节性农业日历
        3.4.3 独龙牛农林复合养殖模式
第四章 讨论
    4.1 独龙牛利用野生饲用植物的特点
        4.1.1 木本饲料在独龙牛饮食中的重要性
        4.1.2 两种方法在研究独龙牛食性上的比较
        4.1.3 独龙牛粪便中植物与当地植被群落的关系
        4.1.4 独龙牛粪便中植物与瘤胃细菌群落的关系
    4.2 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筛选
        4.2.1 21种野生饲用资源的营养价值分析
        4.2.2 民族植物学与资源挖掘
    4.3 独龙牛农林复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3.1 农林复合系统的优势分析
        4.3.2 独龙江地区实践农林复合系统的挑战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Ⅰ 独龙牛野生饲用植物调查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 Ⅱ 生物信息学分析脚本
附录 Ⅲ 统计分析脚本
附录 Ⅳ 独龙江地区独龙牛野生饲用植物名录
附录 Ⅴ 独龙牛牛粪和瘤胃液中的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伊宁市水村游牧业的四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田野点简介
        (一) 水村地理气候
        (二) 水村人文概况
        (三) 水村历史沿革
        (四) 水村游牧业在伊宁市畜牧业布局中的位置
第一章 人:合作生产组织(阿吾勒和群组)
    一、游牧业需要合作完成
    二、传统合作组织:阿吾勒
    三、合作组织的变化:群组
    四、游牧业的参与者和退出者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畜:绵羊为主兼有适量其他种类
    一、牲畜种类结构
    二、绵羊品种结构
    三、绵羊的性别和年龄结构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草:牧场管理与利用
    一、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一) 不同时期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二) 草原纠纷及其解决
    二、草场的划分
        (一) 四季放牧场的划分
        (二) 打草场的划分
    三、草原的利用强度
        (一) 春秋草场退化
        (二) 夏草场冬草场超载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转场与迁移
    一、转场的时间安排
    二、转场路线和过程
    三、游动性减弱与定居
    四、本章小结
结论
    一、水村游牧业四要素的恒定与变化
    二、制度与市场的作用
    三、游牧业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债务桎梏:蒙旗之殇 ——以清代杭锦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杭锦旗设置及经济生活
    第一节 旗札萨克设置
        一、札萨克设置及其封地
        二、台吉阿剌巴图人口状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经济生活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经济生活概况
第二章 杭锦旗债务及其性质
    第一节 债务形成与收支
        一、债务之形成及其原因
        二、札萨克衙门收支
    第二节 债务性质与偿还
        一、债务性质
        二、债务的偿还
第三章 债务人和债权人
    第一节 债务人
        一、-旗札萨克衙门债务
        二、台吉阿刺巴图的债务
    第二节 债权人
        一、“封禁政策”下的“旅蒙商”
        二、“寄居”的富农
        三、“寄生”的寺庙及其喇嘛
第四章 债务经济的社会后果
    第一节 经济生活的贫困化
        一、旗衙门还债能力的降低
        二、台吉阿刺巴图“家破人亡”的贫苦生活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激化及秩序的失控
        一、争抢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冲突
        二、旗民反抗斗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第三节 债主寺庙以及全社会没落
        一、喇嘛队伍的膨胀与人口的锐减
        二、寺庙的增多和社会没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有关论文情况

四、春季山羊放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省藏羊五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群结构分析[D]. 杨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典型草原地区牧户放牧草场退化现状研究 ——以阿巴嘎旗阿拉腾陶高图嘎查为例[D]. 罗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2004-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山羊血吸虫感染调查[J]. 神学慧,李叶芳,王琳,杨伟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4)
  • [4]试析山羊的养殖技术[J]. 任鹏. 今日畜牧兽医, 2019(06)
  • [5]四川省某县黑山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D]. 匡思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失序”的村寨与“富饶”的贫困研究 ——以湘西土家族W寨的个案为例[D]. 杨卫书. 吉首大学, 2018(01)
  • [7]独龙牛(Bos frontalis)野生饲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D]. 耿彦飞. 云南大学, 2018(01)
  • [8]伊宁市水村游牧业的四要素研究[D]. 李绪阳.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9]债务桎梏:蒙旗之殇 ——以清代杭锦旗为例[D]. 伊德日克. 内蒙古大学, 2016(03)
  • [10]“一线职工”致富路——黄冕林场桉树林下养羊试点见闻[J]. 甘剑伟,曾繁明,谢东红. 广西林业, 2015(12)

标签:;  ;  

春山羊放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